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期待獨立調查揭開“韓春雨實驗”迷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4 11:51:46


  10月10日晚,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等12位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通俗地說,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他們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盡快將這件事情調查清楚。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為中國學界名聲”而實名發聲的12位學者,算是有理有據地將了韓春雨一軍。如果說上一輪國外專家學者的質疑算是“羨慕嫉妒恨”,那麼,在實驗本身的蓋頭遲遲難以全面揭開的語境下,中國學者發聲恐怕不能情緒化地歸於“沒事找事”。這一曾被譽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似乎正忽忽悠悠成為中國科研領域風骨與正氣的“分水嶺”。

  這不是圍觀者與韓春雨個人之間的糾結,而是中國學界與科研風習的孤例探微。基於人類共同利益或國人價值情感來說,誰也不希望轟動世界的“韓春雨實驗”是一場誤會、乃至一場鬧劇。不過,即便在本月10日,對於多名科學家實名發聲無法重複實驗一事,韓春雨仍堅持“不做任何評價”。他還提到,“過上一兩周左右,我們這邊還會有回應。”正如論者所言,一番番此般自辯,感覺更像是官方式謹慎而消極的抗辯,而不是作為一個科學家積極坦誠地說理。

  當然,有個常識需要重申:“韓春雨實驗”的不可重複性,與實驗本身的主觀造假可能性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邏輯關聯。若沒有充分的調查、沒有獨立的論證,誰也不該匆忙給年輕的科研學者扣上臆斷的黑帽子。

  不過,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層面:一方面,基於科學研究的尊重與嚴謹,不宜直接對真相未明的“韓春雨實驗”做有罪推定;另一方面,也正是基於科學研究的尊重與嚴謹,才需要抽絲剝繭將“韓春雨實驗”證實或證偽在公共理性之下。略顯遺憾的是,作為年輕學者,韓春雨在面對業界或輿論質疑上,多少有些游離於公衆關切的核心:比如一味強調學校的信任,比如拒絕透露重複試驗成功的信息……這樣的姿態,并不利於公衆對之的支持與信心。更何況,當事人因實驗而榮譽加身、平步青雲,基於公共資源的監督理性來說,“韓春雨實驗”也當有個清楚的最終版結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