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別等到企業過不下去了再減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2 12:29:41


“玻璃大王”曹德旺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投資10億元在美國建汽車玻璃廠的新聞,在國內外引發了強烈反響。曹德旺稱,“除了人力,中國什麼都比美國貴”。他特別指出,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太高,其中最高是增值稅。聯想到之前李嘉誠拋售內地資產,很多人稱“曹德旺也要跑了”。雖然曹德旺稱,公開講稅負,只為提醒危機感,他的重心仍在中國。但是,此事還是頗為值得反思——中國制造業的稅到底高到了什麼程度?是否已經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對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

“死亡稅率”并不誇張

  新京報:目前我國企業的實際稅費負擔率接近40%的水平,您稱這麼高的稅費負擔為“死亡稅率”。昨天卻有學者稱,您這個說法有點誇張,“死亡稅率”的說法是不是真的誇張了呢?

  李煒光:我也希望我的結論是誇張的,但是我的調研是有樣本的,也是有數據的。任何人想反駁我都可以,希望拿出具體的數據來反駁。而且,即使拿數據,也要厘清征費與征稅占利潤的比例具體是多少,如果說征完稅或者費之後,企業沒多少留利了,甚至在虧損,有人還說稅負不高,我覺得沒什麼說服力。

  征稅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征稅只要為企業留一點利,企業總是會生存與發展下去的。而現在的利潤率,企業普遍反映不高,這說明,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低利潤率的時代。我們不是說要把企業逼死了才要減稅,那時候什麼事就都晚了。

  新京報:最近這些年您一直在呼籲減稅,減稅是不是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李煒光:事實上,我更加傾向於用“輕稅”這個詞。因為減稅只是一個政策,今天減明天可能就增回去了。而眼下,我們需要的是建立一個長效的“輕稅機制”。特別是經濟衰退的時候,尤其需要減稅甚至退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