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拖延認領,解救被拐兒童意義何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13 10:51:27


  2013年,陝西渭南市富平縣曝出的“產科醫生販賣嬰兒”特大案,曾經轟動一時。當主犯張淑俠被判處死緩時,人們相信正義已經全面實現。但沒有想到,整整3年之後,2016年國慶節前,渭南市臨渭區民政局才貼出一紙公告,讓民衆認領3年前追回的21名被拐幼童。

  至於拖延認領被拐孩子的理由,當地一位幹部的說法是:“害怕當地出醜的心態在作怪,當地政府想等到風波平息了,才讓孩子們找爸爸媽媽。”

  “怕出醜”!的確,富平販嬰案是一件讓人震驚的“醜聞”,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張淑俠,本是白衣天使,卻做起了人販子,通過編造孩子得了梅毒等理由,讓父母放棄孩子,讓拐賣得逞,被拐賣嬰兒多達7人。

  但是,如此嚴重的醜聞,也只是個別犯罪分子的責任,直接責任并不在政府。當地政府部門拖延認領兒童,長達3年,卻生生背起了“黑鍋”。

  還有比讓被拐的孩子盡早回到父母懷抱更重要的事情嗎?如果被解救的兒童不能盡早回到父母身邊,那麼,這種“解救”還有意義嗎?為什麼要讓孩子與父母分離3年,作為“平息風波”的代價?這是極不人道的。

  當地政府為“遮醜”,結果出了更大的醜。“富平販嬰案”中,張淑俠最終被法院認定拐賣嬰兒7人,但在3年之後的“認領公告”中,孩子卻變成了21人;而據“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台”,這21人均為“富平販嬰案”的被解救兒童。那麼,張淑俠到底拐賣了多少孩子?判決有沒有“漏罪”?“漏罪”是否足以讓其從死緩升級到死刑?如果還有另外的拐賣人,那麼他們有沒有接受判決?當地政府不能沒有交代。

  柳宗元寫過一篇寓言叫《蝜蝂傳》,一種小蟲子遇到什麼東西,都要背在自己身上,結果“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面對公共案件,政府也當以此為戒。怕見光,怕被圍觀,怕被監督,政府對真相藏著掖著,把本是犯罪分子的責任,都背到了自己身上,引來了“炮火”。政府不能背起人販子的黑鍋。(來源:澎湃新聞社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