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的名義》何以受熱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9 23:35:12


  清明小長假期間,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像節日裡的景區一樣火。據統計,該劇第一集播出後,全國網收視率2.41、份額7.37%,均列同時段第一;新浪微博話題7000萬閱讀量,相關搜索網頁超過500萬個。播出一周後,豆瓣網評分依然高達9分以上。

  一部反腐大戲受到全民熱捧,多少有點出人意料。論題材,它與現在影視劇的“流行元素”似乎格格不入:既不是穿越,也不是玄幻;既沒有雷人劇情,又不是熱門“IP”,乃是“正劇中的正劇”。拼演員,在如今“粉絲經濟”橫行的影視圈,這部劇好像既沒有“流量擔當”,又沒有“收視保障”,唯一跟“小鮮肉”沾點兒邊的陸毅,也四十好幾了;請了七八十位“老戲骨”,片酬加起來抵不過一位當紅“小鮮肉”。可仔細一琢磨,它火得一塌糊塗,又在情理之中。

  其一,反映了黨中央鐵腕反腐的信心和決心。《人民的名義》劇情超出了以往人們對於反腐劇的認知,這種“石破天驚”的突破寓意深刻。黨的十八反映了黨中央鐵腕反腐的信心和決心。大以來,全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力度空前,4年多以來,“不敢腐”的震懾作用日益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初顯。這正是該劇能拍成“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的底氣所在。

  其二,回應了人民群衆的期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使人民群衆對反腐的熱情和信心大大增強。這從前段時間由中紀委宣傳部主導推出的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和《打鐵還需自身硬》受到輿論熱議,即可見一斑。在這樣的形勢下,《人民的名義》受到熱捧合乎情理。

  其三,則是作品本身質量“够硬”。有不少網友評論《人民的名義》是“編劇劇本精良、演員演技炸裂”,看了就停不下來。從編劇潛心六年,八易其稿,到最高檢專家全程參與,把握法律尺度;從陸毅為演好“男一號”深入檢察機關體驗生活,到侯勇為追求一個鏡頭效果連吃六碗面條;從節奏明快毫不拖泥帶水的劇情,到辦案人員秀出花式點鈔的神技……所有的細節都能顯示,這是一部“不看顔值看演技”的“誠意之作”,也自然會收到“觀者如潮”的效果。

  文藝作品只有服務於時代,服務於人民,才有生命力。正是切中了時代脈搏,回應了人民呼聲,《人民的名義》才得以掀起新一輪追劇熱潮。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會越來越近,這樣的好劇也會越來越多。(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歸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