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填上污染欠賬的“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4 14:23:40


  華北的巨大污染滲坑,成為媒體和公衆的關注焦點。航拍下的“超級滲坑”,像一塊塊傷疤,烙刻在河北大城縣和天津靜海區的大地上。

  目前,環保部已分別和當地政府組成調查組。目前,部分疑問已經得到解答,比如滲坑何時形成,之前是否不為人知。

  觸目驚心的污水滲坑,很大一部分是歷史欠賬。天津靜海區的滲坑為上世紀70年代磚瓦廠取土形成,污染多為後來傾倒廢酸或偷排污水所致,於今已經有40年歷史。河北大城縣的兩個滲坑,分別是原南趙扶磚廠滲坑和原化肥廠滲坑,也都有二十年以上的歷史。

  這些滲坑也不是第一次被人發現,在當地官方都有“備案”,且正在治理中。天津靜海區2013年起先後投入6億元,治理滲坑18個、坑塘450個。河北大城縣在2013年還抓獲過非法排污的犯罪嫌疑人。但不容樂觀的是,兩地都出現過治理好轉之後又反複的情況。

  治理污染,既要遏制污染增量,又要清理污染存量。不止河北、天津,也不止華北地區,全國許多地方多年來都積累了大量的污染欠賬。其根源是粗放的發展模式。污染問題不在第一時間解決,就會在歷史上埋下一顆顆定時炸彈。拖得越久,治理難度越大,治理成本越高。

  近年來,環保部和地方政府陸續對各地的污染現狀展開摸底排查。污染存量是個“未知數”固然令人不安,可是發現之後治理緩慢同樣令人焦灼。償還污染欠賬,要有使命感、緊迫感。因為污染物隨時都在威脅著周圍居民的生命健康,不及時治理還有可能釀成更大的危害。

  還應警惕“破窗效應”。被污染區域一天沒有還原,在非法排污者眼里就是理想的排污點,“不差我一個”。

  40年的污染滲坑,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環保欠債,不要推給“歷史問題”,應該及時填上。(來源:澎湃新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