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劉洪斌”何以逍遙3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6 17:35:55


  一名職業化的虛假醫藥“代言人”身兼數職、頻頻亮相於各大衛視,被網友戲稱為“中國最忙碌的虛假廣告表演藝術家”。她在西藏衛視是苗醫鮮藥、拔痰定喘絕技傳承人劉洪濱,在河南有綫電視頻道是專治糖尿病的北大專家劉洪斌,在甘肅衛視是宣揚天山雪蓮包治百病的名中醫養生保健專家,在東南衛視又搖身一變成了賣自己研發的“老院長祛斑方”的老院長。

  幾年前媒體曾披露,在電視台熱播的某款手機廣告中,對手機性能侃侃而談的“全球手機專家”,只是跑龍套的洋演員。也有網友扒出一些醫療“專家”也是龍套演員,在電視廣告中分飾多角,一會兒是醫學雜志教授,一會兒又變身為保健協會理事,一會兒又是著名醫院名醫,其中最有“來頭”的一位“專家”身份多達6個,甚至打著北大醫學院客座教授的名頭。而今,“專家劉洪斌”3年冒充9個身份,比起此前披露的假專家來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難怪有網友戲謔地說,“金雞百花沒有她的一席之地,真是巨大損失”。

  按照《廣告法》的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相關法律法規還規定,醫療廣告中禁止出現從業醫師的技術職稱,包括“xx博士”“xx專家”等非醫學專業技術職稱。也就是說,在醫療等產品廣告中,各類“專家”“學者”本就不允許出現,而找人假扮專家,而且使用多個不同身份,反複推銷“神藥”,更涉嫌欺詐。對此,工商、衛生等相關部門應及時出手查處,免得假專家繼續坑害不知情的人民大衆。

  當然,相關部門對此前曝光的假專家不是沒有查處,而是查處力度根本不具威懾力。違法成本太低,導致這批假專家倒下,另一批假專家又成長起來。更或者,上批假專家根本沒倒下,而是改頭換面繼續上電視大肆推銷“神藥”,下批專家又如法炮制。比如劉洪斌,她參與推廣的藥品、保健品、食品屢上黑榜,甚至有的企業產品中曾抽檢出蘇丹紅,被地方食藥監部門專案督辦。然而,劉洪斌及其背後的電視平台卻屢次被罰又屢次再犯。罪不當罰,也是一種監管不嚴,值得監管部門深思。

  除了讓造假者罪當其罰,甚至讓其鐺鋃入獄,不敢再搞欺詐,還應嚴格管控為假專家提供表演舞台的電視台及其醫療養生廣告與節目。對此《廣告法》明文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不得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廣電部門也曾發文:加強各電視台養生類節目審查,嚴禁以養生類節目形式發布廣告;養生節目只能由電視台策劃制作,不得由社會公司制作。然而,地方監管部門真的在及時發現與查處電視台的違規行為嗎?

  因此有網友說,監管不嚴比“百變專家”更可恨。假專家、假學者橫行於醫療廣告與節目中,也提醒電視機前的觀衆:求醫問藥、保健養生,別再盲目迷信所謂的專家,“百變專家”其實和四處奔走的江湖游醫差不多。正因我們盲目迷信所謂的專家,“神藥”生產企業才會利用這種消費心理需求,借助“變臉專家”弄虛作假,提高產品的權威性。(來源:青島晚報 作者:何勇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