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遏制“大數據殺熟”需靠法治
http://www.CRNTT.com   2019-04-01 21:47:15


  據報道,過去半年內,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綫收到多起“大數據殺熟”投訴,消費者對此問題反映強烈。

  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網絡商家利用大數據技術,分類處理商家自身積累或第三方用戶信息,并通過分析出其中使用次數較多的客戶實行隱蔽式抬價,商家可以借機達到利益最大化的差別化價格策略。也就是說,一件商品賣給老客戶的價格可能比賣給新客戶的價格高出幾元、幾十元甚至幾百元。這種殺熟策略利用人們對已知商家的信賴而抬價,形成一種低價吸引新客戶,高價“回饋”老客戶的定價“怪圈”。

  如今,大數據已不是新鮮名詞。網絡技術和電商的普及,都推動著大數據技術不斷提升。因此,目前利用大數據統計信息“殺熟”并非難事。

  雖然目前沒有確切法律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違法犯罪的商業行為,但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這種行為確實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消費者應提高警惕,注意不同網絡電商平台之間的價格差異,規避“殺熟”問題,真正做到“貨比三家”,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另外,從法律上應當加強對“大數據殺熟”行為的管理,通過規範購物平台操作流程,使商品價格透明化、公開化,嚴防商家的隱性操作,做到有效監管。

  “大數據殺熟”是一種價格差別對待的“怪圈”,容易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甚至導致信任危機。要遏制該現象,不僅需要整個社會營造一種誠信氛圍,還需互聯網電商嚴格自律,也需要監管部門對電子平台有效監管,杜絕損害消費者利益情況的發生。(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回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