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請網紅景點少些“照騙”
http://www.CRNTT.com   2021-10-21 21:45:29


  剛剛過去的“國慶攝影大賽”,讓人見識到了遍布中國大江南北的“小鐮倉”“小奈良”“小京都”等網紅景點,批量炮制的網紅景點“照騙”讓人感嘆:褪下特殊加工的濾鏡後,還有多少能看的?

  今春以來,雲南澄江撫仙湖畔的“粉紅沙灘”爆火,粉色沙灘和碧藍湖水的航拍照吸引不少游客千裡奔赴。拿掉濾掉,回歸現實,沙灘并非粉紅色,餐館、洗手間等配套設施也不完善,網紅沙灘“粉紅泡泡”瞬間就被戳破了。至於網紅景點“照騙”可以名不副實到什麼程度,或許可以看看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罰的湖南郴州“天空之境”——“擺個鏡子就是‘天空之境’”。

  選擇什麼渠道和標准規劃旅程,體現的是生活習慣和消費觀念差異,并無高下對錯之分。然而,一張網紅景點照片,修飾到什麼程度,可以將其稱之為“照騙”,似乎很難有定論,考驗著網友的甄別力。社交媒體還沒這麼發達的時候,不少人會根據國家評定的旅游景區等級,選擇5A級景區出行。而網紅景點誕生伊始就離不開各種“種草”渠道、音視頻編輯技術、“保姆級攻略”,追求與衆不同的小衆旅行,滿足游客求新、求異心理。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些年輕人不選擇“人從衆”的5A級景區,反而熱衷於虛實難分的網紅景點。

  一個明顯的悖論是,既是網紅景點,何以“小衆”?從我們被“安利”網紅景點開始,能够被引流、被推薦、被查到的景點已經不是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境”了。網紅景點“保姆級攻略”喂養下,不僅拍照機位、後期修圖參數,連住的酒店、出行方式都會不可避免出現雷同,何談獨特的個性體驗?更隱蔽的一點是,我們被精美的網紅景點音視頻吸引,對綫下真實景點的期待也主要圍繞“好看”展開,模仿、複刻出類似音視頻,再分享至社交平台作為社交貨幣和談資,即為大功告成。當能否拍出好看的音視頻成為游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獨一無二的風景、景點的文化底蘊、當地的風俗習慣就會被遮蔽,逃離千篇一律的空間也被壓縮。

  比較之下,很多名人故居景點視覺效果并不驚艶,“出片率”不高,基於景點其他維度的內涵底蘊,其“素顔照”也能吸引大量游客。一些離開濾鏡就“見光死”的網紅景點,實則乏善可陳。裹著厚厚濾鏡的網紅景點“照騙”之所以能風靡網絡,一方面是因為開發商的宣傳營銷行為,另一方面是發布者“唯流量”思維在作祟。不乏有人發現網紅景點名不副實,但不甘心白來一趟,依然按照教程發布圖片,在他人羨慕的目光中獲得滿足作為心理補償,要別人如何叫醒?

  真實本身就是一種美。若網紅景點“出片率”成為壓倒一切的考量,所有景點淪為背景板,旅行變成程序化的流程,也就失去了其原有樂趣。(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楊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