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好體制才是清除垃圾學術期刊的工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4 11:52:30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部分期刊借版面費斂財,科技期刊卻登小學教學論文,部分期刊為何製造“論文垃圾”?這源於一個論文買賣市場的存在(《中國青年報》3月23日)。一個月前,新聞出版總署針對社會反響強烈的部分學術期刊“靠收取版面費牟利”以及“論文買賣產業化”等問題表示,要對不注重學術質量、刊載拼凑、剽竊學術文章的學術期刊予以嚴肅處理,對學術質量差、經營水平低、靠收取版面費生存的期刊予以停辦。(新華網2月23日)

  之所以有些學術期刊能夠靠版面費發大財,原因之一是變相的壟斷造成的壟斷高價。目前,申請一個新學術刊物刊號比登天還難,這導致部分學術刊物只好走變通,“以書代刊”就是走變通的手段之一。而過去拿到刊號已入行者,形成事實上的相對壟斷地位,就可以不做學術而靠“批號”斂財了。

  近年來,我國的學術界早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招生數量、規模大幅度增加,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1991年全校每年招博士生40人,現在是800人,擴大了180倍(人大的步伐應該是最慢的高校之一了)。按基本的道理,學術刊物的數量也應該順應增加,但主管部門對學術刊物的申請辦刊,幾乎是一律不批。當需求數量大大增加時,供應數量卻被抑制不變,僧多粥少,導致一些學術期刊濫收費。 

  高收費的都是哪些學術刊物呢?在學界混這麼多年,我有一個觀察,那就是寄生在政府部門下的“學術”刊物,基本上都以高收費著稱(不少政府部門辦的刊物版面費高得出奇,據說一篇2~3頁的文章版面費已過萬元了)。其次是那些專業協會等部門辦的學術刊物,收費比前者低點。而社科院系統以及高校所辦學術刊物整體質量比較高,基本上不收費。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格局,原因很簡單,改革開放以後,許多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改制了,要自負盈虧,原來的辦刊經費沒有了,只好向作者伸手。更有些刊物,把一個刊物當企業來經營,以盈利多少來進行經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