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造假潮讓華爾街染上“中國恐懼症”
http://www.CRNTT.com   2011-06-13 16:23:51


 
鏈接: 
 ▲“空麻袋背米”讓中國概念股蒙羞

  資本市場的財技永遠玩不完。愈演愈烈的中國公司財務造假事件,除了令美國股市中國概念股一再暴跌外,更令中國以外的全球股票市場,突然染上了中國恐懼症。

  近三年當中,159家反向收購上市的中國公司總市值僅為128億美元,其中,34家在納斯達克掛牌,15家在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旗下交易所掛牌,101家在OTCBB上有報價,9家公司沒有任何報價。從今年3月開始,已有18家中國公司被停牌,4家企業被勒令退市。至少4家美國經紀商為此發出了警告,其中的盈透證券已禁止客戶動用借入資金買入132家中資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從去年到今年,美國針對中國公司的集體訴訟達到了創紀錄的32起。

  曾幾何時,全球股票市場對中國公司都充滿渴望。從渴望到恐懼,時間不過一年多一點。完成這一轉換的背景是,一些急於融資的中小企,出於對IPO等待時間的恐懼,在中介機構的誘導下,通過被美國殼公司收購實現上市,進而增發融資。依此路徑上市,又稱為“後門上市”,成本不過幾百萬美金,若能轉到主板或納市,則可圈回幾億美金。顯然,中間存有的巨大利差,令許多中介商和皮包公司看到了機會,於是,他們通過種種造假手段,炮製出一個又一個創業故事,將諸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推到了全球的股票市場。

  中介商和皮包公司眼中所謂的機會,就是空間距離造成的投資者和投資對象之間的隔閡。而造成這種隔閡的原因,則在於不同國家之間會計準則的區別,以及共同監管的缺失。

  通過後門上市的中國公司,相對於正式IPO,美國機構的監管相對寬鬆,並不絕對要求美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審計報告。於是,對所有在美國後門上市的中國公司,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了其中的74%,中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了24%。問題在於,頗多的美國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流程外包給了中國會計事務所,依據規定,中國並不允許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前來檢查這些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資質,而中國的財政部和證監會對於會計師事務所為後門企業提供審計,同樣也缺乏應有的監管。雙重的監管缺失,使造假變得輕而易舉。

  這樣的漏洞顯然是巨大的。對於造假者來說,他們當中的相當部分,已經不是為了擴大生產進行融資,而僅僅是為了圈錢套現,並最終金蟬脫殼一走了之。此種資本市場中的資本運作手段玩到極致,就是“背著空麻袋裝米”。一些居心不良的中介商,甚至僅僅注册幾個空殼的皮包公司,就通過來回購並,大肆演繹賬面的資金往來和利潤增長,然後就增發募資。而造假者敢於如此恣意妄為,除了監管缺失的因素外,另一層重要的原因則是,他們雖然是“背著空麻袋上路”,但“裝回來的米”卻是見者有份,就連資本市場也收了上市費。造假過程中的直接受害者,恰恰是眾多莫名其妙的中小投資者。

  值得關注的是,揭露中國公司造假的,並非美國官方,而是獨立調查機構。獨立調查機構的動機,其實也是為了利益。美國股票市場允許做空,通過做空機制獲得收益,是促使獨立調查機構前赴後繼調查中國公司的真正動力。有意思的是,在兩家主力獨立調查機構中,有一家居然以中國成語“渾水摸魚”取名,其中的諷刺意味令人深思。

  中國公司的造假潮,坑害了整個中國概念股板塊。頗多通過正規IPO渠道上市的中國公司,過去是高開高走,之後是高開低走,現在則是低開低走,甚至當天就跌破發行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造假潮貽害的是大批真正需要上市融資、擴大生產的中國中小公司。在國內,它們現在貸款困難;在國外,他們尋求上市的路將比過去艱難得多。如果資本短缺一再發生,並導致枯竭的話,它們除去倒閉,已無路可走。(時間:6月13日 來源:深圳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