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概念股危機源於對監管體系水土不服
http://www.CRNTT.com   2011-06-13 16:24:42


 
  在美國通過反向收購上市的中國企業目前遇到一些問題,主要的挑戰來自於企業並不熟悉美國的監管體系。私營公司如果想進入美國市場融資,成功運作一次IPO通常需2到3年的時間,通過反向收購或買殼上市的方式要快得多。因為IPO需要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提供更多的法律、財務盡職調查。反向收購這種融資方式並不需要盡職調查,直接向監管機構遞交材料就可以了。因為程序相對簡單,在美國通過反向收購方式上市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但需要接受後續的各種合規審查。有些中介機構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希望中國企業去境外上市,但很多中國企業對進入美國市場並未準備好,企業需要進行自我評估,如果這些沒做好的話,不管誰來幫忙,都是有問題的。

  中國證券報:在這次信任危機中,有不少做空者一面發布中國概念股的負面研究報告,一面大肆做空,怎麼看待這些行為?是不是也應當引起監管者注意?

  江浩明:是的,有一些投機者盯住了一些不太透明的公司,抓住一些很小的方面大肆做文章發布負面報告,對這些企業進行做空交易。這主要是利用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不透明的弱點。

  芮懷漣:中國企業如果不了解美國的監管框架需求透明披露的觀點的話,去美國上市會非常不適應。證交會的準則是讓投資者、市場決定企業上市是不是成功,但前提是企業要透明,不管好消息、壞消息都要披露出來,投資者再決定怎麼估值。其實很多中國公司也沒有做什麼壞事情,但是很多事情沒有披露出來。這樣就被做空者利用,他們會散布一些小的負面消息,發布負面報告,好像中國公司要出很嚴重的問題,但大家偏偏專門關注這些事情。

  中國證券報:這次中國概念股危機會持續到何時?結果會是怎樣?

  江浩明:未來一年中,可能還會有些企業的財務問題暴露出來。在這個事件後,一些有關反向收購的監管政策可能會出台。

  芮懷漣:可能還會久一點,每家上市公司每三年審閱一次財務狀況,可能還有一些上市公司沒有被審閱到,證交會審閱會更加細心。另外因為大部分做反向收購上市的審計師事務所都是比較小的,因此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還要查在反向收購的過程中,審計師事務所有沒有違反反向收購準則,或違反審計師獨立法。這樣將分別有監管者從各自角度進行審查。以我的經驗,當兩個監管者在談同樣的問題時,問題可能會擴大化。另外對於媒體、賣空者都要有監管,這個問題並不僅是中國公司反向收購,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同樣也是美國股票市場交易監管的問題。(時間:6月13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