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財務陰影籠罩華爾街 中概股成受襲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11-06-13 16:25:11


 
企業自救

  對於活躍在美國資本市場中的中國企業來說,無論是受美國證監會、美國公監委的調查,還是遭受“渾水”這類公司的“獵殺”,代價都是慘重的。

  一位業內人士向《IT時代周刊》指出,美國的資本市場是寬進嚴出,進入他們的“地盤”,就得遵守他們的“遊戲規則”。一旦上市公司出事,所有機構都會按章辦事。即便是遭遇人為做空,也會被美國資本市場默許。

  做空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美國證監會的監管空白。復旦大學的金融證券專家謝百三也認為,這(做空)是他們的權利,美國股市有做空機制,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大大咧咧慣了,在財報的發布、公司信息披露、公司日常管理等很多方面,由於對美國資本市場的規則不夠了解,自己製造了漏洞給別人可乘之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美國的上市公司大多採用借殼上市。如盛大科技、中國高速頻道等都是借殼上市,以這種上市方式重新融資不需要發行新的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逃過美國證監會苛刻的監管。但從借殼到上市,其過程雖簡但潛在風險大。

  前述業內人士還告訴本刊記者,借殼上市與IPO有很多重要的區別,IPO的公司通常有VC、PE等機構的參與,他們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會聘請大會計事務所審核財務報表,並注重信息公開;另外,IPO本身也是一個股票銷售的過程,其中會有大投資銀行的參與,如摩根士丹利、高盛等,他們為上市公司尋找投資者,並最終尋找到長期、策略性投資人,確立良好的投資者基礎。而借殼上市的公司,投資人中很多都是投機者,這些人的投資是短線的,賺到錢就離開。因此,圍繞著借殼上市形成了一條特殊的利益鏈,其中一端是急於上市融資的中國公司,另一端則是投機中國概念股的投資者,中間則聚集著不知名的證券研究所、小會計公司、律師事務所等。而這些中間機構又容易演變成為反過來“獵殺”中國概念股的獵手。

  業內專家指出,中國企業在赴美融資前,應做足功課,了解美國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同時,只有把企業做規範了,才沒有被“尋隙”的機會。(時間:6月13日 來源:IT時代周刊 文章標題:財務陰影籠罩華爾街 中國概念股成受襲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