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讓中國高鐵成為下一個三峽工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7 07:56:41  


京滬高鐵和諧號動車組准備就緒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日本新華僑報》6月15日載文《莫讓中國高鐵成為下一個三峽工程》,摘要如下:

  隨著京滬高鐵開通,國內和國際輿論的焦點有對准了中國高鐵的發展步伐。的確,中國在高鐵發展方面邁出的步伐和取得的進步是舉世矚目的,高鐵里程已達8358公里,遠遠超出日本的2400公里和法國的1900公里。但中國高鐵似乎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怪圈:政府和專家需要不斷出面解釋問題、回應質疑,包括高鐵的自主知識產權率和安全性。從這一點來看,與最近受到輿論關注的三峽工程頗為類似:國家相關部門和專家不斷強調,四川大地震與三峽工程無關、長江流域大旱與三峽工程無關。而三峽工程面臨的這種狀況,似乎還會持續下去。在信息公開和回應質疑方面,中國高鐵和三峽工程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其症結就在於政府信息公開不夠、信息滯後、表現被動。

  前不久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發出了信號:“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其實,中國官方輿論一直堅持的是三峽工程的利遠遠大於弊,這個提法實際上承認了三峽工程有一定的弊端。但實際的信息管理過程中,對三峽的負面影響則視如猛虎,一概不提。信息傳播的規律告訴人們,謠言止於公開。如果只對三峽的“利”大書特書,而對其“弊”只字不提,必然會出現各式各樣關於“三峽之弊”的聲音,甚至導致謠言也隨之而生。反之,如果能實事求是,宣傳“三峽之利”,同時也坦然面對甚至主動分析“三峽之弊”,三峽的批判聲音也會收斂,謠言也不會引起公眾關注而自然銷聲匿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