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物價對比的“低收入、高消費”讓我們傷不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1 13:45:20  


 
  如今,房價、油價、水價、電價、食品、醫藥及各類商品,價格都在漲。其中固然有成本因素推動,但稅負卻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藏在商品裡由消費者埋單的額外交易成本中,最大成本就是稅負。數據顯示,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據統計,2010年近8萬億的稅收收入中,增值稅一個稅種占到27.6%,三大流轉稅占比在65.88%。可見,如果通過降低稅收為民減負,那麼應該在流轉稅上開刀。令人遺憾的是,“增值稅改革”喊了多年也未見切實成效。國內的稅大多都是“價內稅”,只要有商品流通,就要交“流轉稅”。所以消費者只能無奈承擔高流轉稅附加的高價商品。

  提到高稅負,歐洲、澳大利亞等地也是高稅負國家。但關鍵問題在於同時他們也是高福利國家。例如,在澳洲,普通居民並沒有感到稅負帶來的生活壓力,這是因為,澳大利亞擁有完善的退稅和稅收優惠安排,並且他們具備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根據規定,有適齡中小學生的澳大利亞家庭可以申請高達50%的教育開支退稅。相比於我國,出口可以退稅,但內銷不能享受退稅優惠,這造成國內生產的商品價格甚至貴過國外。政府與民眾間社會契約關係,應該建立在公正合理的稅收制度之上。建立以所得稅、財產稅為主體的稅收制度,減少價內稅的比重,降低商品的價格。這應是稅改的題中之義。之前媒體曝出,中鐵建海外虧損由國家埋單。毫無疑問,巨虧是由納稅人埋單的,如果稅收支出都去彌補國企虧損,那麼老百姓對於高福利的向往只能成為“泡影”。

  中美物價對比,帶給我們的是關於生活質量的思考。物價上升並不可怕,關鍵在於經濟增長的同時是否帶動了人們收入的增長,是否能夠降低稅負。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如何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讓廣大的人民能夠真正分享到發展的果實。(時間:7月1日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