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老大們,首先該學學如何應對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5 11:55:17  


  作為中外的合作雙方,這次,中海油與美國康菲公司對於應對外界的質詢,用一句“高度的默契”,並不為過:先是中海油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此次滲油事故並不嚴重,“僅是一個小常規事故”,再是康菲公司負責宣傳的人士表示:漏油情況以及處理情況目前無法回答。而民眾關心的卻是:此次漏油點具體在哪裡?目前是否已經堵上?漏油對環境影響有多大?對中海油生產影響多大?遺憾的是,獲知這些基本的數據都如此之難,更何談其後續的事故原因、以及隨之而來的追責,很可能將是“迷霧一片”。

  不能埋怨民眾對漏油事件的疑慮和所帶來的恐慌,還記得去年7月16日晚,大連新港附近輸油管道發生爆炸,數萬噸原油洩漏造成周邊數百平方公里海域被污染。然而,在大連漏油事故發生僅10天,地方政府就匆忙宣布:海上污油得到基本控制,大連水產品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大家放心食用。實際上,根據媒體5個月後的調查,金石灘的漁村還能看見油珠子隨著海浪翻滾,因為污染,這裡的漁民基本無業可做,海產品基本無人問津。吊詭的是,當地漁民索償,中石油則說,需要政府出台賠償方案之後。而這個方案遲遲不出,玩起了踢皮球。面對民眾的疑問,大連市海洋漁業局的工作人員的答覆是:污染不太大。

  渤海灣油田漏油的消息,最早始於網絡微博: “渤海油田有兩個油井發生漏油事故已經兩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

  中海油在此次漏油事件裡,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在第一時間裡搶先微博向公眾發聲,把漏油原因、漏油方位、嚴重程度、堵漏情況、漏油對環境及周邊的水產養殖影響等等,對民眾有個初步的交待,遺憾的是,他們卻選擇的卻是封堵消息、删除網上消息,在事故曝光後又輕描淡寫,說些事故並不嚴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