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鐵電梯悲劇與北京“攤大餅”式的城市演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7 11:43:17  


 
  雖然北京的地鐵票價已經是公共財政補貼下的2元超低票價了,但是人們乘坐地鐵的選擇卻與票價毫無關係,是別無選擇的出行剛性需求。多年來,北京以“攤大餅”的方式展開城市的演進,不斷擴張著城市的規模。在調節人口居住與城市發展矛盾的時候,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動用經濟杠杆調節——房價的不斷飈升代表了誰有經濟資源,誰就有權利居住在城市的中心。經濟強權邏輯的背後是大量城市低收入人口和普通市民階層不斷地被經濟體制的漩渦拋離於城市外環,並且外環的半徑不斷地擴大,北京回龍觀、天通苑、通州、南四環、順義等等漸次成為巨大無比的居民小區,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睡城——白天居民進城工作,晚上出城回家睡覺。

  每天人口的超負荷流動必然會對交通造成各種各樣的壓力,隱患也隨之而來。四號線電梯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固然令人嘆息,但糾結於電梯生產商的無良以及安監部門、地鐵部門的失職也多是“芝麻”小事,但可以預見的是,在交通壓力不斷加大的趨勢前,能夠威脅生命安全的“芝麻”小事會越來越多,在6月23日的北京暴雨中,24歲的滿洪浩和19歲的楊鐵貞因為井蓋脫落被捲入下水道,不幸遇難。至今沒有任何部門為兩個年輕的生命負責,成為被遺忘的“芝麻”小事。誰在反思,真正的“西瓜”是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人口流動和交通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種種城市負效應,所有一切都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轉變?

  電梯事故的悲劇與捲入下水道的年輕人一樣,都只是北京城市發展進程中“攤大餅”式的蝴蝶效應的細枝末節,但當災難降臨到每一個個體時,生命的消失和傷害卻是百分百地真實和痛苦的——城市的發展原本是應該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時間:7月6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