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地鐵扶梯事故反思“超負荷運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7 11:43:50  


 
  仍以地鐵扶梯為例。在香港,許多地鐵扶梯入口處常常竪立著幾根半人高的金屬柱,看上去非常礙事,實際上是可以阻止人流過快湧入;在寬闊的入口和樓梯上設一些欄杆,也能讓人流的速度慢下來並且有序進入;升降梯在遇到超負荷情況時會發出警告聲音並停止運行,扶梯運行也可考慮借鑒。此外,勸告國人改變人貼人的習慣,與他人保持禮貌距離並遵守左行右立的國際規則,讓地鐵扶梯的乘坐更有序。

  公共安全標準為什麼不考慮國情因素,我們常聽到的托辭是“國際上沒有這個先例”,“這麼做太浪費了”。可是,公共設施每天都在中國國情中運行,公共安全標準豈可無視中國國情?在公共安全問題上“節約投入”真的能節約嗎?恐怕最終會以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為代價,顯然這個代價讓人沉痛。

  願北京地鐵扶梯事故能給我們這樣的警省:既然超越不了國情,那就別讓公共安全繼續“超負荷運行”了。從地鐵扶梯開始梳理每一項公共安全標準,讓它們都能反映中國國情,適應中國國情。(時間:7月7日 來源:深圳商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