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企虧損背後的邏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8 15:02:48  


 
  市場的邏輯被一種行政性的制度轄制,所有人都在拼命追求速度、追求面子、追求規模、追求宏大叙事,那些財大氣粗的國有企業,集權力、政策、資本和壟斷於一身。他們除了讓領導滿意,當然不會考慮任何投資利潤。

  第二,當然是企業的產權問題。這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國有企業的產權不清晰,每個自然人在國有企業裡都被道德架空,可是人性的幽暗無所不在。這個制度設計總是罔顧一個基本事實:我們不過是人,每個人都貪婪,每個人都自私,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忙碌。將一個具體的人放在一筆唾手可得的財富面前,並且讓他不動心,不據為己有,這人要麼是神,要麼就是偽善。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人性問題,我們的生活裡充滿了謊言,充滿了王顧左右而言他,都是制度使然。國有企業的邏輯必定是這樣,無限度地擴張規模,無邊界地忽略市場風險,在非理性的規模與不可控的風險裡尋找一種流動性,並試圖在這種流動性的過程中尋找隱性的溢出效應。這其中腐敗叢生,政府不得不為敗局埋單。遺憾的是,再大的政府,也是一個有限的政府啊。

  第三,是一個國家的重商主義政策把持了經濟走向,並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深度發展。誰都看得到,這個經濟體正以政府的名義,一方面大面積追求貿易出超,造成貿易的不平衡,抑制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另一方面,大面積追求高額的財政收入,形成一種大政府意義上的所謂國家財稅能力。如果說前者是在背離全球貿易的基本秩序,那麼後者,則是典型的與民爭利。可以肯定地說,最近一些年大面積發展的國有企業,都是在完成這樣的使命。可惜的是,當這些國有企業夾帶巨量資本進軍海外市場,卻往往損兵折將,敗局不斷,因此只能在本土內需市場用盡各種壟斷手段,各種非市場的辦法,瘋狂刮金吸利,然後填補國外市場的虧空。

  這才是任何一個國家大力發展國有企業的基本邏輯。問題在於,偉大的亞當•斯密有言,一個國家的財富,並不是紙面上的金銀,不是外匯儲備,不是宏大的財政收入,而是可以用於老百姓消費的生產品和日用品。也就是說,當國家過度富有,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現出巨大的貧富懸殊,生活甚至難以為繼,這樣的經濟體是值得懷疑的,也是不可持續的。(時間:7月7日 來源:時代周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