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新聞報》 一份小報令新聞界蒙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4 15:08:42  


 
  其實在英國國內,直到現在,也沒有多少人為此事感到過分震驚,這只是一些再平常不過的“小丑聞”,只是對象換成了媒體本身。一位上世紀90年代曾就職於英國當地報紙的記者表示,黛安娜王妃發生事故後,就有記者竊聽了私人電話,此類醜聞頻繁發生。

  為了穩定讀者群,英國小報都流行給“線人”支付信息費,不管錄音記錄是否合法,他們都會大膽的啟用。“非法信息”在英國很有市場,而英國媒體也有此項開支預算,所以《世界新聞報》的關閉並不足為奇,其消亡不意味著小報文化會即刻消失。只是默多克旗下媒體為了平息戰火,可能暫時沒有“新內容”報道,只會直接影響報紙發行量而已。

道德已經永遠失去?

  無論怎樣,這份小報的消失,帶來的後果就是一部分讀者要改變一下習慣,去重新尋找替代品。但是從司法程序看,默多克旗下的報紙侵犯了個人信息,干預了司法進程,的確是違法的。以前,英國媒體習慣於竊聽“名人隱私”,現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眾隱私權的保護在敞開大門,預計,一場保護普通大眾隱私權的浪潮要從英國掀起,並迅速傳播至全球範圍內。

  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李良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涉及面較廣,已經不單純是侵犯名人隱私權,範圍已經擴大至普通老百姓的隱私權,預計這一案件將掀起全球範圍內一場保護隱私權的風波。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柏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講,《世界新聞報》黯然退場的導火索是因為其觸犯了“兩道”底線,一是新聞倫理道德底線,另一個是法律底線。這給中國媒體及從業人員的警示意義在於,同行競爭再激烈,以上兩道底線決不能觸犯,否則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抨擊,甚至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責備,如果沒有良心和良知,肯定無法從事新聞工作。他認為,中國已經出現了類似的極少數從業者和媒體,他們與《世界新聞報》有著相似的做法和表現,這種行為是危險的,我們應該從個案中吸取教訓,要建立“自律觀”。

  李良榮表示,新媒體產生後,傳統媒體生存壓力較大,各類媒體之間競爭尤其激烈。作為媒體工作者,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下,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不能為了提前出名或完成任務而鋌而走險。在中國,媒體敗訴率很高,吃虧的往往是記者。在西方國家,媒體敗訴率較低,美國的敗訴率僅為20%。(時間:7月13日 來源:國際金融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