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來揭開達芬奇家具之謎
http://www.CRNTT.com   2011-07-15 20:18:27


 
  至此,劇情並未結束,核心問題仍無答案,“達芬奇”究竟有沒有欺騙消費者,究竟有沒有造假,這些問題依然是迷霧一團。儘管在央視節目播出後,上海工商部門已出動,對“達芬奇”涉嫌偽造產地的倉庫進行了調查取證,對相關家具產品進行登記保存並取樣送檢,而“達芬奇”的一名銷售主管也承認,他們代理的好萊塢這個品牌的家具有一部分是在國內產的。但“達芬奇”代理的品牌有很多,哪些是國產的,哪些是原裝進口的,依然是個謎。而揭開這些謎團,現在看來,靠“達芬奇”的自覺是不現實的,只能通過媒體和有關部門進一步的調查結論出台後,我們才能得到真相。

  需要指出的是,像“達芬奇”這樣涉嫌冒充國際品牌,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在中國已不是個案。僅僅央視這幾年的“3•15晚會”就披露了不少:2006年,號稱源自德國的歐典地板被證明是北京通州產的;2002年,所謂丹麥國際知名品牌音響“香武仕”,其實是東莞盧村的“地方特產”;而各類打著意大利旗號的服裝更是舉不勝舉;甚至兩年前媒體揭露,據說是英國血統的“傑士邦”安全套也被證明是國產貨。這些前赴後繼的冒充行為,其造假手段並無太大的技術含量,甚至只是起了個洋名字而已,卻能夠輕易地蒙消費者多年,堪稱頂級“藝術行為”。

  筆者不同意一些人的看法,認為“達芬奇”造假損害的是有錢愛顯擺的人,甚至不惜拿郭敬明開涮。對於中國的消費市場而言,任何一種造假行為都有普害性;造假既可以針對富人,也可以給窮人量身定做。特別是在家具市場,各國品牌亂花迷眼,普通消費者根本無能力辨別真偽,如果工商、質檢以及行業協會不履行監管職責,市場終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導致大量的造假行為。就此而言,職權部門有義務盡早公布真相,並懲罰造假者。中國為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構築的法律堤壩,究竟在哪個環節潰斷了,這是一個謎,相信很多人都有興趣探究這個謎。然而,需要提及的是,那個曾經冒充德國貨的“歐典地板”廠家,後來並未倒掉,而是在簡單道歉後仍然活在市場上。這個謎保護著“歐典地板”“達芬奇”們可以活得滋潤,從不孤單。(時間:7月15日 來源:京華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