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市場會相信“達芬奇”的眼淚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5 20:32:57  


 
  當下企業信用問題不容忽視,這遠不是能靠事後的“眼淚”便能善後的,當誠信缺失,眼淚又如何靠得住?表面上看,企業失信或可以獲得一時的收益,但長遠來看,可能會造成慘重的損失,既不利於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也在一個失信的環境中,讓企業以及整個社會付出沉重代價,影響經濟健康度。比如據商務部的統計,我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調查顯示,中國企業信用缺失現象嚴重,付出代價很大:我國企業壞賬率高達1%至2%,而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企業壞賬率通常為0.25%至0.5%;我國每年簽訂約40億份合同中,履約率只有50%。

  眼淚或可博取同情,但市場注定無情。繼“歐典”等品牌的欺詐風波之後,“達芬奇”再一次拷問商業誠信,拷問監管執法。而從根本上說,這一是需強化法治懲戒,保障消費者索賠權利等,否則違法成本太低,失信造假不絕;另一方面,則必須完善信用制度,健全信用體系,讓信用意識真正深入市場骨髓。唯有如此,眼淚才不會“白流”。(時間:7月15日 來源:東方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