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牌為何沒有帶給他“金牌人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9 15:35:56  


 
  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金牌戰略有其現實意義,當時我國社會百廢俱興,人們需要一個振奮精神的載體,因而世界冠軍、奧運金牌承載了太多的象徵意義。而現在,尤其是北京奧運會獲得金牌總數第一之後,我們已經不需要用奧運金牌來增加一點可憐的自豪感了。當今社會的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金牌更多的應該作為人的成長的一種榜樣力量,用以引導人們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全民身體素質,體育是該回歸真正的體育精神的時候了。張尚武在退役之前,對未來也有過很好的規劃,但是踏入社會四處碰壁,不得不自暴自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5歲進體校,幾乎與社會隔絕,根本無法適應”。體校的文化課幾乎等同擺設,唯一看中的就是運動成績,在“唯金牌論”下滋生的改年齡、改身份、服禁藥、教練克扣獎金等黑幕層出不窮,然而登上金字塔尖的只能是極少數,大多數運動員都為了金牌成為“四肢發達”的“文盲”,在退役之前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和未來。

  在媒體曝光張尚武的遭遇之後,河北體育局馬上表示要“幫助”,我們相信張尚武一定會得到妥善的安置,鄒春蘭、艾冬梅都是如此。但這顯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從根本上改革運動員的培養機制,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張尚武式的悲劇。借用教育上一句常用的話,運動員應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以體育為特長的人才,這樣在不需要他們拿金牌之後,他們才會依然有能力開創自己的“金牌人生”。(時間:7月19日 來源:光明觀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