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多地蔬菜用催熟劑“打粉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11:44:42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授蔡建偉認為,在國家標準內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標使用,導致蔬菜“催熟劑”含量超標,則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然而,專家也表示,由於“催熟劑”的使用標準不健全,相關監管部門很難也很少去監控菜農是否規範使用“催熟劑”,因此,“催熟蔬菜”是否安全仍是一個“謎團”。

  朱世東介紹,目前使用較多的“催熟劑”是乙烯利。按照國家規定,為了使部分果蔬果實早轉色,允許在綠熟後期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催熟。

  根據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規定,乙烯利在番茄(西紅柿)中的最大殘留限量不能超過2mg/kg。記者發現,該國標對於乙烯利的適用範圍僅為番茄、熱帶及亞熱帶水果、棉籽三類食物。

  但朱世東指出,當前使用乙烯利的蔬果很多,如西瓜。而根據目前的國家標準,西瓜使用乙烯利,從檢測上看就“無標可循”,其安全性也就不確定。

  記者在基層採訪中發現,菜農使用“催熟劑”用法用量難以監控。“這種"催熟劑"用多少都是根據經驗。到底有沒有毒害,我們也不是很清楚,具體也沒人來管。”一些地方的菜農說,有了“催熟劑”,想讓它什麼時候紅,它就什麼時候紅。如果想成熟快一點就把濃度配大一點,想遲成熟幾天,就把濃度配低一點。

  江蘇南京市的黃姓菜農告訴記者,儘管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重視,現在批發市場檢查也比以前要嚴格,但主要查的是農藥殘留量,並沒有檢測激素類用藥的情況。

  一些基層農業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無公害蔬菜”的檢測體系當中,沒有“催熟劑”的相關檢測指標,尚缺乏相應的檢測標準和檢測手段,因此無法判斷植物激素的使用是否過量。這方面確實是盲點。(時間:7月19日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