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家輝”來了 知華不等於親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2 17:42:36  


 
  奧巴馬在宣布任命時曾刻意突出了這一點:“我想不出比駱家輝更合適的人選。100多年前,駱家輝的祖父乘蒸汽機輪離開中國,在華盛頓州做了一名僕人。一個世紀後,他的孫子將以美國最高級別外交官的身份重返中國。”

  駱家輝的祖父駱世懷從廣東台山到達美國華盛頓州做僕人的地方,距離州長官邸不到1英里。如今,他的孫子成了這座官邸的主人。這個夢主要在駱家輝身上濃縮:5歲前,駱家輝一直不會說英語;31歲以後,駱家輝就步入政壇,先是連任12年州眾議員,然後以史上最高票當選州第一大縣國王縣行政長官,之後又連任兩任華盛頓州州長。由此,成為美國政壇“華裔標杆”。

  駱家輝在做州長之前,遠遠談不上是“知華”。他與中國母文化的接觸,限於小時父親教授的一些唐詩宋詞,以及孝道觀念。而與中國現實的接觸,則肇始於做州長之後的1997年訪華。

  在州長任上,他學會了與中國做生意。不僅使中國成為華盛頓州第三大貿易夥伴,而且以該州為基地的世界級公司,在中國的生意都風生水起。這其中,包括星巴克、波音和微軟。在商務部長任上,借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平台,駱家輝與中國的接觸更為頻繁。從政以來與中國做生意、基本年均訪華一次的頻率,每年接待訪美中國領導人,豐富了駱家輝對中國的認知。駱家輝的“知華”,不是建立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政務交往基礎上。華人血統在其中起的作用極其有限。

  事實上,駱家輝自己的言談舉止,無一不在透露他的“知華”不等於“親華”。每當在公眾場合有華人希望駱家輝“秀”一下中文時,駱家輝從來以“只會幾句台山話”加以婉拒。而在對華政務處理上,駱家輝更是表現出了強硬風格。近兩年,在敦促中國繼續開放市場、美國擴大對華出口、人民幣匯率等議題上,駱家輝的調門都很高。

  去年6月,在美國對華貿易政策聽證會上,駱家輝稱:“將盡一切手段敲掉中國的貿易壁壘。”而在中國關心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儘管駱家輝曾在中國表示應該承認,但是在日本,他又明確表示,美國政府難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和“罵中國就是政治正確”的傳統謬誤一樣,中國背景越濃厚,越要在事務處理時進行切割。這幾乎是西方政治生態下的一種必然。這一點,駱家輝不會突破。而這也決定了駱家輝的履新,不代表中美關係新節點的到來。

有“福利”也有難度

  實際上,奧巴馬對駱家輝的看重,不僅是其中國血統,更在於其商務背景。這決定了駱家輝在中國的大使使命,基本上將圍繞商務技術層面展開。這是一個容易上手又難圓滿實現的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