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泥石流災害,造成數千人死傷之外,中央和甘肅省還向當地投入援建資金50.2億元。而據報道,水電開發目前不過給舟曲地方財政帶來一年2000萬元左右的稅收。一邊是大幹快上,一邊是花費巨資填補生態欠賬,卻不知當地政府是怎麼算這筆帳的?如果說,生態破壞的負面效果在其他地方尚未顯現,這在舟曲顯然已經成為一個痛苦的現實。教訓如此慘痛,為何還不能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反思?
再過幾天,就是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的周年祭。反思這場災難,就不得不面對以下這些問題:這數十座水電站到底是哪家建的?又是誰主持批覆的?如此大規模建設水電站,會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更加嚴重的破壞?倘若當地政府不能正面回答這些問題,只能說明他們不僅遺忘了那場可怕的災難,而且還是在製造新的災難。那麼,究竟又是什麼原因,讓當地政府官員如此的“要錢不要命”?
不用說也知道,當地之所以敢這麼幹,完全是出自於政府官員的利益驅動。發展水電項目和礦產開發,這是當地近年發展經濟的一大抓手。在這些項目的招商引資上,不僅部分官員可直接獲利,地方官員還可為自己撈政績。以最大的惡意揣度,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地方除了可以把這推給歷史(森林砍伐)和地理環境因素,甚至還可從中大發“災難財”。試想,如果不是去年那場災難,舟曲哪來的50.2億援建資金?
至於是不是這樣,只有天知道。可以確定的是,倘若當地生態環境不能得到明顯改善,甚至還在以目前這種大規模破壞的方式搞發展,包括泥石流在內的種種災難,將成為舟曲揮之不去的陰影。這就像一個魔咒,緊緊地箍住了舟曲人民。這個魔咒的召喚者,其中就包括當地政府部門。(時間:8月5日 來源: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