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日,美國國會參議員謝羅德·布朗、林賽·格雷厄姆、查克·舒默和傑夫·塞申斯(從左至右)在華盛頓出席新聞發布會。美國參議院3日不顧中方堅決反對,以79比19的投票結果,程序性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參議院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 |
3日,美國參院程序性投票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並可能在本周晚些時候進入下一步表決程序。美國國會山再度揮舞匯率“大棒”居心何在?議案一旦最終被通過,貿易保護的“魅影”將如何禍及中國?
牽強附會轉嫁責任
美國打“匯率牌”並不是新玩法。雖然美國財政部歷來未將中國列為人民幣操縱國,但這種聒噪卻長期不絕於耳。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美國此舉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以匯率和貿易公平為借口表達政治意願,目的在於削弱中國作為新興大國的經濟實力。然而,美國經濟出現“兩高一低”,即高赤字、高失業和低增長的走勢,不從自己寅吃卯糧的經濟模式上找原因,卻歸罪於人民幣匯率,既不公正,也違反國際通行規則。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認為,從經濟面看,美國並未完全消化完金融危機的後果,新的產業增長點又未出現,導致消費投資不振,經濟增長乏力。從政治面看,目前美國距總統和國會選舉僅餘13個月,而失業率高達9.1%,8月初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信用評級,華爾街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資本貪婪”,都讓國會山“如坐針氈”。因此,美國是把中國作為“替罪羊”,將國內矛盾外引,轉移視線,轉嫁責任。
美國的這一做法已引起包括美國學者在內的有識之士的齊聲斥責。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員史劍道3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人民幣政策不是造成美國失業的原因。他表示,國會衡量人民幣匯率的標準與邏輯均模糊不清。過去20年人民幣匯率與美國失業率的變化關係表明,在人民幣貶值的年份,美國的失業率很低;反而是近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美國的失業率卻居高不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領袖弗里斯比也指出,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已經升值三成,但美國製造業職位還是繼續不斷流失,而且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很多都是美國公司已不再製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