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看出,美國近期的一系列舉動實則是一套組合拳,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收獲”亞太地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這種所謂的“收獲”,很大程度上就是巧取豪奪,而美國人拳風所向,掠奪的重點目標,就是中國。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周年,在過去十年裡,中國不僅成長為亞太地區經濟貿易的重要引擎和主要角色,更躍上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美國要重返亞洲,做太平洋領導者,不論從哪個方面,都無法繞過中國。因此,針對中國進行新一輪全方位的圍堵遏制,美國人已經不再是嘴上隨便說說,而是在迅速出手、加緊行動。
單從今年下半年來看,美國對華就動作不斷,做了不少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7月,奧巴馬向達賴敞開白宮大門;9月,美宣布對台軍售計劃;10月,美國會參議院啟動議案,意圖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而在中美領導人會晤熱絡的11月,美國更是在各個國際場合以各種措辭施壓,毫不諱言遏制中國的意圖。美國既想充分享用中國經濟增長的市場機會和發展紅利,同時又無法接受中國的崛起和強大,故而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不斷地為中美關係製造各種干擾和波折。對中國人而言,美國人的政治信用、經濟信用並沒有他們自誇的那麼高,霸權思維深厚、“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國,似乎至今還沒學會怎麼尊重別人的正當利益。
不過,俗話說“形勢比人強”,中美兩國關係的走向並不完全取決於美國的態度和想法。在全球化大潮中,中美實際上已經結成共損共榮的利益共同體,兩國合作的“絕對獲益”遠遠超越了紛爭的“相對獲益”。發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並不是領導人頭腦中的空想,而是基於兩國的共同利益、共同擔負的責任和共同的戰略判斷。美國人有時候無視中美發展的大形勢,一廂情願地要遏制中國、圍堵中國,操弄各種議題來損人利己,實際上根本改變不了中美關係的基本格局。過去的歷史說明,中國不怕圍堵遏制,更不怕開放競爭,不論怎樣,今日中國的崛起都是大勢所趨。世界之大,完全有中美兩國共同發展的空間,但時代巨變,卻再也不支持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這一點,美國人應該充分認識清楚,否則,最後的結果只會是損人不利己,只會是適得其反。
在檀香山,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表示尊重對方在亞太地區的正當利益,但會議之外,美國卻在馬不停蹄地打壓中國,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和反感。言行不一、出爾反爾,美國所謂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見蹤影,倒是毀路拆橋動作頻頻,對於發展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來說,這實在不明智。美國應該學會尊重中國的正當利益,與人方便,才能與己方便,只顧自己,終究會得不償失。(時間:11月18日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