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真正的學術需要貼“金”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4 15:06:25  


 
  依照科技部部長萬鋼的說法,中國科技基本走出了經費短缺時代,中央財政的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學術研究不再捉襟見肘,很多大學也絕不差錢,但是,財力的支持並沒有換來學術精神的豐厚,反倒像是引導它不斷向物欲妥協,似乎衡量學術貴賤的標準,只剩下利益和金錢。中國科協的一次調查結果提供了佐證: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的僅占40%左右,更有大量經費落入個人腰包,造就了學術的百萬、千萬富翁。
 
  大學建高檔酒店的新聞中,特意提到酒店客房的房價從400元到2000元不等,專家公寓及豪華商務套房的房價均超過1000元。盈利的考量顯而易見。商業運作模式之所以流行,不僅在於,如今的高校早已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還在於,日漸“富裕”的學術,亦逐漸走上商業運作之路,並享受其帶來的種種好處。
 
  因此,學術交流的規格,大概必須與學術中心和酒店的奢儉相匹配,知名的專家、學者們,也斷然不會去簡陋的招待所自貶身價——費用不必擔心,或多或少的科研經費裡,都為此類消費留下足夠空間。實際已很難說得清,是“高貴”場所需要學術交流裝點門面,還是學術交流仰仗“高貴”來貼金。
 
  在一個充滿商業氣息的社會裡,要求學術高潔純粹,或許只是一種理想。當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深陷功利的泥淖,又如何能要求學術一塵不染?或者,當學術已被利益所裹挾,學者們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只是,當會議中心的檔次顯示學者身價時,顔面掃地的將不僅僅是學術本身。(時間:2月4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