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後南京市有關方面在不到48小時內“三次升級”回應力度,從“嚴正聲明”到“指責性說明”,最終走到“斷交”——暫停與名古屋市政府間官方交往的地步,儘管亡羊補牢、未可謂晚,但最適當的回應時機、平台(會談當場)業已喪失。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當時在場的南京市官員缺乏應對經驗,且“對上負責”思維定式根深蒂固,遇到突發性事件既不敢擔當、也不會擔當。倘果真如此,只能說,這些官員只學會了做官,卻沒有學會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南京市民,一個合格的南京市“使者”和“代表”,只知“對上負責”,卻不知對城市負責、對市民負責、對歷史負責。人們當然會想到,如果去年12月,河村隆之對副市長李琦率領的另一個代表團作性質類似、措辭稍輕挑釁和試探時,倘在場的南京市官員們“嚴正”一些、擔當一些,2月20日的一幕會否發生;人們當然更會想到,倘沒有輿論的壓力和“上面”的意見,今天我們能否看到這48小時內補了又補的亡羊之牢。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學會了做官、卻沒學會做城市和市民使者、代表的一幹人當初的“淡定”,最終既不能“鞏固友好成果”(34年之久的南京-名古屋市友好關係陷入歷史性最低點),也未必能“令上級滿意”,如今這件事如何發展下去,恐已非南京市這一層面所能決定的了,至少中國駐名古屋總領館,甚至外交部發言人都已出面、開口。
南京方面“說明”中稱“部分名古屋市府官員”表示歉意,稱河村隆之“言論不代表名古屋市只代表個人”之說即便屬實,也毫無說服力——市長在市際官方交流中的公開言論,豈能不代表市政府?更何況,“部分名古屋市府官員”同樣“只能代表個人”,且更沒道理由南京方面出面“代表”。南京方面作此“說明”,不但會“越說越不明”,且給人的感覺仍是“忙於做官”,而不顧及南京市民的感受。
2.20事件發生後,河村隆之非但不收回言論、不道歉,反倒在當天傍晚、中方“三次升級”前進一步發出“為了中日友好有必要進行討論”的進一步挑釁,顯然對於自己的言行他毫無反省之意。而短短兩天間“三次升級”、等於接連變相自我否定的南京市有關官員,是否真正反省、又是否反省出些什麼?(時間:2月23日 來源: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