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會下金蛋的“國有礦”為何被賣成了“白菜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31 19:04:05  


 
  不過,在釐清事實真相之前,對於“白菜價買入國有礦”,其實更需防罔顧事實的作有罪推定,更不能先入為主的給“7000萬嫁女”的老板扣上一頂“原罪”的帽子。事實上,儘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8000萬元收購儲量15億噸的國有煤礦,每噸0.57元的價格,的確更像是白送。但是,這筆賬其實並不能這麼簡單的計算,且不說2002年的8000萬對於很多人來說仍是個天文數字,儘管作為柳林全縣最大的國有企業礦,年產能也達60萬噸,但何以這樣一家國有礦守著“金蛋”卻還因資金問題而讓改擴建計劃長期停留在圖紙上?何以國有礦一被收購,便成了人家的“利潤奶牛”,當年便能上交稅金1000萬元?某種程度上,當時國有企業的經營低效與困局,或許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國有礦的估值,而由於缺乏對於煤礦價值的合理評估,甚至當時出售這筆國有資產沒能吸引更多的買家以公開拍賣的方式競標,也才是“白菜價”的真正成因。可見,只要邢利斌在上述交易過程中沒有賄賂行為,不存在私下的權錢交易,其對於國有礦廠的取得便無可挑剔。即便說國有資產確實被“賤賣”,也與買家無關,而更需反思國有資產本身為何經營如此低效,國有資產管理者連自己的身價都搞不清,又怎麼能指望人家出高價呢?至於說“此舉並不符合政策法規,我國的法律規定采礦權不得交易、出租”,不符合政策為何仍然會被交易,恐怕也更需追究出售者的責任。

  基於上述視點,比“白菜價買入國有礦”更需關注的,其實是上述交易過程本身的合法性,而守著金蛋的國有礦,為何非要等到賣了才會下蛋,或許也比“國有資產賤賣”本身更值得反思。(時間:3月31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