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景區門票價越高 旅遊經濟轉型越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7 02:28:49  


  清明小長假期間,不少景區門票爭先恐後地邁入了“百元時代”,使得網友感嘆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風景”。記者調查發現,景區漲價背後,除有景區運營維護成本的現實考量,更反映出現時旅遊產品結構的不合理、景區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財政對門票收入的依賴。

  所謂“景區運營維護成本”,顯然不是景區門票漲聲一片的理由。很簡單,對於很多熱點景區來說,既有的門票收入早已經遠超運營維護所需要的成本了。後面的“三大推手”歸納起來,即旅遊經濟模式太低級,產品結構不合理,產業鏈條不夠長,導致很多景區還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當地也就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壟斷的旅遊資源當搖錢樹。

  由此不難發現這樣一種馬太效應,即越窮地方的景區,門票價格往往越高;一些富裕地方的景區,門票價格往往越低。比如,杭州西湖就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旅遊產業發育的程度往往越高,對門票收入依賴程度也越低。因此專家建議:地方政府轉變思維,變“小旅遊”為“大旅遊”,稱這才是降低景區門票的治本之策。

  道理當然沒有錯,但是旅遊轉型升級並非容易之事。試想,在唾手可得的門票收入,與舉步維艱的旅遊轉型之間,地方政府會做何選擇?難道在旅遊轉型升級大功告成之前,遊客就只能忍受高高在上的門票價格,而且眼見這種漲價趨勢越來越猛?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不受約束的門票價格,往往造成地方財政收入的路徑依賴,降低旅遊轉型的動力,增加旅遊轉型的難度。也就是說,景區門票價越高,旅遊轉型越難。門票高漲的現實,恰是旅遊升級的重要障礙。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這不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哲學難題,而是無法逃避的現實抉擇:我們不能坐等旅遊產業的升級來換取門票價格的降低,而應該通過對門票價格的有效制約,來倒逼旅遊產業的升級。邏輯是這樣的:只有當地方不再靠壟斷的景區資源坐享其成,它們才有動力來推動旅遊經濟的轉型升級。從現實機制上講,約束景區門票價格是可以做到的。比如,2007年國家發改委曾下發通知,規定旅遊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得低於3年,如今很多景區門票爭先恐後進入“百元時代”,時逢“3年解禁”。那麼,“3年”可否再長一些,長到旅遊升級轉型成功的那一天呢?(時間:4月6日 來源:成都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