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丁寧遭遇不公只會說WHY 英語成中國選手短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3 12:58:11  


 
  早在2010年,中國女乒主教練施之皓就認識到,在當今的中國女乒,幾乎很難找出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隊員來,於是要求隊員集體學英語,爭取能夠“速成”,到倫敦奧運會時,能用英語對答如流。但從丁寧的表現看,施指導的這項“速成”計劃是失敗了。

  要說國球手學英語,得追溯到2009年3月,當時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帶來一封“投訴函”,稱中國選手在應對國外媒體採訪時態度敷衍。這引起了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的重視,此後,隊裡請來英語老師,據說一段時間在訓練館裡都貼著英語單詞,但繁重的訓練任務讓這些運動員的學習效果難言理想。

英語短板,男子跳水隊也存在

  英語是什麼,是工具是技能。作為中國第一批留洋球員,足球名將范志毅也曾表示,因為語言不過關自己吃過不少虧,“在球隊內部,語言不通會影響和隊友、教練的交流;在球場上,不會說英語也會造成和裁判發生誤會。”

  語言是中國球員走向世界必須要過的一關。但其實英語不流暢的問題,在中國男子跳水隊也同樣存在。倫敦奧運男子雙人10米跳台比賽冠軍爭奪戰開始前,現場大屏幕播出了幾位跳水名將的訪談,其中包括美國、英國、德國的跳水選手,唯獨沒有稱為“跳水夢之隊”的中國選手曹緣和林雁全,再一次凸顯了“緣全組合”英語水平能力不高的問題。

成功範例,姚明李娜是榜樣

  在中國運動員中,曾征戰NBA的“小巨人”姚明、網壇“一姐”李娜是公認的“英語說得好”。

  2011年李娜在法網奪冠後迅速成為世界的焦點,令人肅然起敬的,不僅僅是她改寫了亞洲人征戰世界網壇的歷史,更是她賽後用流利的英語接受外媒採訪所顯現的 “大將之風”。“李娜效應”使得國內體育界刮起了運動員學習英語的風潮。看來,中國運動員要真正實現“走向世界”,還得在英語學習上下功夫,爭取掌握這項“工具”。(時間:8月3日 來源:天府早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