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族復興指數”的研究確實很業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7 11:34:21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日前透露,根據他主持完成的一個測算結果,2005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0.4644,即已完成46%的復興任務,2010年民族復興指數為0.6274,已完成62%的復興任務,復興進程明顯加快。針對質疑,楊宜勇回應稱,研究報告沒花國家一分錢,純屬“業餘愛好”。

  楊宜勇等人將2005年、2010年兩年的民族復興指數精確到萬分之一,這種對民族復興的另類理解和數字化測算,超出了常情常理的範圍。楊宜勇說,如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目標,它就是可量化的,如果它不是一個目標,就不可以量化,將來也無從檢驗。言下之意,所有的目標都是可以量化的。將能否量化作為衡量一個目標是否成立、是否有意義的重要指標甚至唯一指標,這種研究思路未免太簡單、太偏狹了。

  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即便要對民族復興進程進行量化研究,如何設定完備的指標體系,如何評判各項大小指標的得分,如何進行合理的得分比對和權重考量,都需要客觀、負責任的研究態度和科學的研究方法。這不是幾個研究人員通過搜集、整理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資料就能完成的工作,而至少需要組建一個相當規模的研究團隊,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和嚴肅認真的綜合研究,才可望得出實事求是而令人信服的結論。

  從新聞報道細節觀之,難免會讓人懷疑,這個課題更多像是一項“學術政績工程”。不料,楊宜勇稱課題沒花國家一分錢,純屬“業餘愛好”。該說法或許有助於洗去“學術政績工程”嫌疑,但卻進一步暴露了“民族復興指數”項目的“業餘水平”,令其權威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