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乳業“抽查死人”的弦外之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2 14:22:32  


 
  不過,企業對這種抽查的吃不消還是次要的,關鍵是,這樣的抽查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和公眾的身上,最後買單的還是消費者。至於消費者買單的形式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說了,例如,有毒產品、以次充好的劣質產品,或過期產品冒充新出廠產品。

  反過來,只要抽查嚴格,抽查的標準科學和過程透明,哪用得著一年抽查4553次,一天抽查12.47次,就是十天半月或一月抽查一次已足矣。而且,如果產品已經贏得了民心,獲得了聲譽,形成了名牌和品牌,也不過一年或幾年抽查一次,哪至於費力費神和大動干戈地每天抽查12.47次。這樣的抽查,公眾也不會答應,因為抽查成本也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且,一年4553次,一天抽查12.47次都還無法讓產品達標,還不能讓公眾信心滿滿地消費牛奶和其他食品,就監管者來說,實在是無能和弱智;就生產者來說,實在是應當“抽死”,公眾不買你的產品,你當然要倒閉和“死去”,如此也是公民之福。

  然而,如果抽查嚴格和科學,過程透明,安全的牛奶、奶製品和食品就不是神話,會是現實。抽查的科學和透明程度並不神秘。食品生產、監管和研究領域早就實施和明確了食品安全的HACCP體系,通俗地說,就是對食品的安全監管要從農田到餐桌負責起來。

  遺憾的是,這樣的監管體系在中國建立得並不好或並不完善。對牛奶和乳製品的抽查是一種監管,但是,這種監管其實缺少一些重要的環節,例如,產品銷售的終端環節就並沒有抽查或監管不到位。蒙牛公司駐義烏銷售經理王某篡改生產日期就是監管不到位的典型。這些人以22元/箱(正價一半)的價格分別從浙江舟山、麗水、青田等地收購蒙牛即將過期的純牛奶和酸酸乳5000餘箱,然後將這些臨期牛奶上的生產日期2011年12月24日至2011年12月28日的時間抹掉,重新噴上2012年5月2日等新的生產日期,再將這些延期的牛奶以42元一箱的價格銷售到義烏、浦江等地,危害消費者。

  如果把一年4553次,一天12.47次的抽查勻出一兩次來抽查終端產品的出售,劣質奶、劣質乳製品和其他有毒有害食品還會流行麼?(時間:9月1日 來源:中國青年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