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市改造,盛大景觀與微弱民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5 14:35:52  


  一個被普遍接受的事實是,今天的中國依舊處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期。當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形態在與傳統進行告別之時,作為現代化典型產物的城市景觀,同樣也在向過去招手。一個多世紀以前,中國的城市化便進入軌道,並勃興於民國中後期,1978年之後,搭上了疾馳的列車,至今方興未艾。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通過設置各種開發區、產業園、科技園,運作各種大手筆的項目,進行拆舊城、造新城、拆老樓、建高樓的行動,從而改造了城市的景觀,這些手法已經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被大城市的主政者所熟諳。僅在近日,就有大量此類新聞充斥人們的眼球。開封,這個北宋古都未來的計劃是斥資千億再造一個“汴京”;而十二朝古都西安,則大肆進行造湖運動,據悉目前擬建、在建和已建的人工湖數量已經達到28個;蘇州,位於金雞湖畔,矗立於蘇州新老城區之間的“東方之門”,因為形似“秋褲”,而引來了網民們的嘲諷;長沙,目前傳出的消息是,擬建的世界第一高樓,即838米的“天空之城”大廈已經在進行環評。

  毫無疑問,城市的名單可以一直接續下去,各種炫目的新城、新樓也會讓我們應接不暇。對於主導中國城市空間改造的兩股基本力量———政府和資本而言,拆掉一座舊城,建造一座新城的衝動永遠都是那麼強烈。而在一場場轟轟烈烈的造城建樓運動背後,隱匿著的則多半是權力與資本勾連的現實。現有的官僚考評體系中,發展仍舊還是硬道理,而體現發展的途徑則來自於兩方面,即報告表上的經濟數據和城市面貌的煥然一新。需要指出的是,後者更為顯性,也更容易被展示。例如長沙的世界第一高樓,執政者的意圖便在於確立一座城市的地標,打造一座城市的新名片。

  更何況,通過大手筆的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已經被各級政府屢試不爽,甚至有學界的聲音介入,力圖將其理論化為一種“模式”。當然,發展的果實並不由政府獨享,作為以利潤為目的的資本市場,也不可能作壁上觀。在西安,造湖計劃所需要的經費超過了百億,但政府僅僅擔負其中的1/3,剩下的2/3都是由資本市場來應付。而正如媒體所揭示的,造湖計劃背後伫立的依舊是一幅“地產美卷”,通過改善“環境”,房價的拉升將指日可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