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孩子失助拷問社會底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3 16:38:42  


  16日清晨,貴州省畢節市一處垃圾箱內,發現5名10歲左右男孩的遺體。初步查明,這些流浪孩子因為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而中毒身亡。

  這個類似現代版“賣火柴小女孩”的故事,讓無數人的心為之一凜。5個流浪兒的悲慘死亡,本不該發生。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親人,怎麼就淪落到蜷縮於垃圾箱裡取暖的境地?去年末,曾有過一份給流浪兒的溫暖的“紅包”——民政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聯合通知,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提出到2012年底,我國城市街面力爭基本實現無流浪的未成年人。那麼,畢節這5個“街面上”的流浪兒,怎麼就沒有進入有關部門的救助視線?

  回過頭來看,一段時間以來和孩子有關的負面新聞,不只這一件。比如,暑期成為兒童溺亡事故的“黑色高峰期”,受傷害的多為監護缺失的農民工子女;又據日前某高峰論壇披露,由於一刀切的“撤校並點”,近十年農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

  受傷害的,不獨是農村孩子,不獨是失護、失教之痛。11月16日,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車展上,香車與性感美女循例招搖的同時,還出現了身著比基尼、擺出S形的兒童車模,事後照片未做任何處理,被網絡瘋狂獵奇轉發,讓家長覺得“想抽死自己的心都有”。

  這些新聞事件的背後,是中國“初級階段”的一個問題側面:貧富差距與地區差距,客觀存在的法律真空,“城擠、鄉弱、村空”導致的農村凋敝,低俗商業文化四處滲透,而這種錯綜複雜的現實困境,正下移到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兒童身上,威脅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