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決激素雞問題當堵疏並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0 11:34:09  


 
  書面的監管條例並不缺乏。《肉雞飼養管理準則》規定,養雞場要詳細記錄每天的用藥情況、雞群健康狀況、出售日期和購買單位等信息,但這些內容往往是屠宰場的檢測人員臨時代填的。《無公害食品雞肉》標準規定,活雞屠宰要經過檢疫檢驗合格後才能進行加工,但屠宰場往往並不設這道程序。《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規定,出售或運輸的動物、動物產品經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方可離開產地,但一身是藥的白羽雞往往無牌無證,一路綠燈地抵達餐桌。如果所有的監管措施都停留在紙面上,吃到問題雞肉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不同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在不同的地點、領域,有著不同的細節,但深追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總是:商家良知泯滅,官方監管不力。要解決問題,自然還是要喚醒監管者的責任心和從業者的羞恥心,讓麻木者醒悟,讓執迷不悟者沒機會為惡。此外,也可以換一下思路,嘗試用經濟杠杆來調節疏導。在目前的雞肉生產鏈上,養雞是薄利行業,一只雞平均只能賺一元左右,養雞場須靠大量養雞才能保證利潤基點。喂抗生素是為了實現高密度養雞,高密度養雞是為了控制雞舍擴大產生的成本。喂激素是為了縮短生長周期,縮短周期同樣是為了降低成本。可是消費者買雞的價格並不低,錢都讓誰掙走了?過高的物流成本和開店房租成本是問題的關鍵。如果有關方面能夠多想辦法,理順雞肉生產各環節的利益分配關係,把虛高的物流和房租成本降下來,讓活雞的售價提高,就可以要求養雞者提高生雞質量,不合格絕對不收。

  當然,這是一個複雜的經濟課題,需要經濟專家和相關部門會商解決。但食品安全事關公眾最高利益,再複雜、再有阻力,也不能成為坐而不動的理由。(時間:12月20日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