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觀點有幹貨”體現兩會新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9 11:04:21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兩會”上的交鋒頻頻出現。 

  關於房地產調控,有人力主“限購不如限價”,有人針鋒相對:“調控的目的是房價平穩,不能大起大落”;關於食品安全,有人認為“源頭在農業”,農業問題使得加工企業防不勝防,有人反問:“以我國農牧民當前的知識水平來看,他知道能往原料奶裡添加東西?真正該痛恨的是“喪了良心的企業”。

  類似的公開爭論見諸醫改、教改、環保、反腐、養老、城鎮化等兩會熱點議題。除此之外,代表委員對領導人的“直來直去”、“開門見山”的建言,也成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交鋒。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6日到湖南代表團與人大代表一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他發言中間,臨時“冒出”思路的湖南團全國人大代表蕭安江突然插話建言。看到工作人員提醒蕭安江縮短髮言時間,李克強用湖南方言阻止工作人員——“要得,要得,你說吧!讓他把‘錦囊妙計’說完嘛。”

  無獨有偶,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5日參加全國人大浙江代表團審議活動結束時,發言力主溫州擴權的人大代表鄭雪君也緊追張德江至電梯口,追問:“張副總理,我剛才講的話,您記住了吧?”張德江回答道:“知道啦。溫州已經要求了很久了,是應該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了。”“兩會”是中國的政治形象。正因如此,它總是試圖向國內國際展示出中國政治治理的一貫價值:平穩、安定、和諧、盡在掌握。擬人化一點說,它棱角柔和、老成持重,在矛盾和問題面前盡量維持一種積極卻不焦躁、適當憂慮卻胸有成竹的平衡感。這樣的姿態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以至於每一點衝突、每一點意外,甚至每一個稍顯刺耳的聲音,都會成為兩會的“新動向”,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今年代表委員的“交鋒”,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成了新聞看點。其實,有交鋒才是真和諧。和諧是求同存異、多元融合,不是通過遮蔽問題、模糊焦點、掩蓋矛盾而達到的虛假統一。對公眾而言,交鋒讓他們看到了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水平,以及中國民主政治的質量;對於決策層而言,交鋒則有助於他們兼聽廣覽,真實掌握當前社會的基本生態。沒有這種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基層的聲音難以“悉達天聽”,高層又要時時警惕“浮雲遮望眼”,而本應為他們搭建橋梁的民主會議,反而會成為橫亘在二者間的一道障礙。

  民主政治說到底是種法律框架內的公開博弈,其有效運轉的關鍵就在於能容人容言,有交鋒辯論,以便最終決策能接近於帕累托最佳的效果。那種全體一致同意、高度贊同的情景,那種花團錦簇、掌聲雷動的場面並不能展示絕對真理,反而折射出了絕對權力。相比起意見高度統一的國是討論,一個充滿交鋒和激辯的“兩會”恐怕更能讓老百姓放心。

  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討論正在進行中,越來越多“直來直去”的“幹貨”(習近平語)通過媒體傳遞出來。普通民眾發現,代表委員討論的問題一樣是他們在街頭巷陌熱議的話題,爭辯的激烈程度也不輸給網絡討論的“火爆”。這樣的觀感在論證中國特色民主的合理性上,遠勝於充斥各種學術範疇的鴻篇大論。作為一個樣板,“兩會”應好自呵護這種新風,把交鋒變為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好習慣。(時間:3月8日 來源:燕趙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