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大媽視黃金為白菜 讚美還是調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6 11:29:13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全國很多城市都上演了“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搶金大片,而大片的主角則被戲稱為“中國大媽”。數以萬計的“中國大媽”把金店圍得水洩不通,“視黃金為白菜”,不講價,進店開單付錢。

  據有關統計,四月下旬以來,“中國大媽”搶購實物黃金高達300噸,約占全球黃金年產量的10%。或許正是由於“大媽們”力挺黃金,國際黃金價格4月上旬在經歷斷崖式跳水之後,近期“起死回生”,前期唱空的高盛也停止推薦做空黃金。對此,有網友感慨,“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分析師”。

  黃金大降價對“中國大媽”而言,就像“北京二環的房價從3萬降到了2萬,60寸的大電視1000元甩賣,老百姓怎麼會不搶?百姓只在乎值與不值,哪管你期貨不期貨!”央視《華爾街》顧問陳思進對這股“搶金潮”如此解釋道。

  事實上,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亞洲國家實物黃金需求占全球很大比重,但幾乎沒有定價權,所以“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分析師”終歸是調侃而已。陳思進表示,別說“散兵游勇”似的散戶,就是歐美政府在和華爾街“爭鬥”時都常處下風。此外,金飾店內的黃金量,本就和整個黃金市場不在一個數量級內,“中國大媽”買入的黃金量根本無法從根基上撼動整個金市。

  然而,不顧未來價格繼續下跌的巨大風險,“中國大媽”還是義無反顧地購買並投資黃金,這種“怪現象”,折射出眾多國內投資者的些許無奈——國內投資渠道較為有限。

  “20%的所得稅率”這把利劍促使房市瞬間進入“寒冬”,而且高企的房價也把資金量較少的投資者擋在門外;股市也幾乎成了散戶“九死一生”的大陷阱,近期來看,在經歷了去年底的大反彈後,2月中旬以來持續振蕩下行,大盤似乎還沒找到強有力反彈的理由;存到銀行,有時候還抵不上物價上漲;購買商業保險,收益率也不是很高,並且要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不過,中國老百姓擁有令其他國家國民羨慕的財富。數據顯示,中國儲蓄率從2000年的37.6%提高到2011年的51.8%,並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明顯高於發展水平相近的發展中國家,更高於發達國家。而從居民個人來看,截至2012年年底,居民個人儲蓄餘額已高達41萬億元,在別國看來,這已是天文數字。

  伴隨物價不斷上漲、全民財富管理時代的到來,“中國大媽”必須找到更多更好的渠道。資金較多的投資者或許有能力去海外投資,但更多的老百姓只能在國內尋找投資渠道。以這次“搶金潮”為例,有一擲20萬的大手筆,但總體上看,以萬元左右的買家居多。

  全民理財意識的不斷提升,一方面,需要市場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還要加大投資者教育工作,為“中國大媽”掃盲。還以這次“搶金潮”為例,不少“中國大媽”聽說金價下跌,看到別人都在瘋搶,也就跟風搶購。但有意思的是,別人搶購的是金條,自己搶購的卻是金飾品。

  事實上,金飾品很難變現。有專家表示,投資型金條價格在緊跟現貨金價的基礎上每克升水10元至15元不等,並且基本都可以通過回購變現。而首飾金的價格要遠高於現貨金價,還要加上不菲的手工費,更談不上回購變現的可能,因此根本不適合投資。

  更為重要的是,大多數“中國大媽”還是“不為了戴,而是收藏保值”,那麼作為黃金的投資者就要研判金價的走勢,而不是一擁而上,否則故事結局或許是一地雞毛。

  國內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國際金價短期仍將承壓下挫。5月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合約價格收跌,6月交割黃金期價收於每盎司1446.2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5.9美元,跌幅為1.76%,收盤價創最近一周新低。

  此外,作為國際金價的重要風向標——SPDRGoldTrust繼續拋盤。5月2日,黃金ETF-SPDRGoldTrust黃金持倉量減少3.31噸,降至1075.23噸。今年4月份,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ETF)SPDRGoldTrust共贖回445萬盎司黃金,創下43個月以來的最大流出量。(時間:5月5日 來源:金融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