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善款“逐筆追蹤”究竟有多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7 09:56:21  


百歲老人十萬捐款 一入紅會無蹤影?
  沈陽百歲老人關英漢日前捐贈10萬元存款給紅十字會,引發網絡熱議。記者調查發現,網傳的“老人為紅十字會當托、捐款造假”情況不實。但未能在網上查詢出老人捐款信息。對此,當地紅十字會稱:“由於信息逐級上報時,都是多筆款項綜合匯總,要分清每一筆捐款具體流向,幾乎不可能。”
 
  “當托”之說,及時被證偽了,關老根本沒有跟紅會合謀做什麼不光彩的事。現在倒是該由紅會單方面把一些事說說清:為什麼老人的善款一進你的門,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錢當然不會蒸發掉,它或許正躺在紅會賬戶上待命,或正在去往災區途中,或已在那邊派上用場了,只不過這筆錢客觀上已成為“無主捐款”。按照當地解釋,在區級紅會辦理捐贈的,不設個人明細予以公布,而是集體打包,一層一級上交市紅會、省紅會。如此看,至少對於像關英漢等在區裡辦捐款手續的好心人而言,他們捐錢就如同扔出去一只“漂流瓶”。

  “要分清每一筆捐款具體流向幾乎不可能”,沈陽紅會擲地有聲、底氣十足,這其實並不是他們的孤立態度,而是整個紅會系統在這一問題上的“共識”。其實,儘管“逐筆追蹤”原本就是捐贈人的固有權利,也姑且不論“逐筆追蹤”在技術層面上的難與不難,如果紅會的誠信是過硬的,能夠把好事辦妥辦實,無論是否附加了定向扶助條件,我們捐的款物都大可不必苛求去“逐筆追蹤”。

  然而,盡人皆知,紅會的誠信深陷質疑。重拾“逐筆追蹤”的權利主張,既是公眾對紅會不信任的情緒表達,更是對今後問題再度發生的實質防範。試想,如果善款的去向信息能夠得到及時掌握,百名藝術家8000萬元定向善款被紅會挪用一事,何至於在時隔5年之後才大白天下!

  我們的警覺更在於,所謂“沒法做到逐筆追蹤”很有可能就是個偽命題,至少並沒有難到徹底不可逾越的地步。因為,廣東省慈善總會及其21個地級市慈善會去年已率先對每筆捐款的去向等信息實施了網上公布。他們的“逐筆追蹤”平台又是如何做成的呢?

  此次雅安地震之後,紅會再度陷入被“有罪推定”、甚至謠言接連纏身的尷尬境地。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痛定思痛地表態:3年內不翻轉“黑十字”印象將自動辭職。言之入情,重在行動。變“受各種條件限制”為“創造各種條件”,把建立一套善款“逐筆追蹤”透明機制列入基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許不失為扭轉局面的得力抓手。(時間:5月6日 來源:渤海早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