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又有一個專家挨磚了。《人民日報》刊登新華社的一篇文章說:土壤重金屬污染為“鎘米”重要成因,專家建議勿長期食用一個地方糧食。這句話很容易被理解為:大米污染沒治了,能躲盡量躲吧。食品安全每況愈下,人們已如驚弓之鳥,自然無法容忍這種有妥協傾向的建議。有網友調侃說:“對哎,就是要各地的換著吃,不然有生之年吃不全元素周期表,會遺憾啊。”
其實專家還說了,“從長遠來講,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應該從完善立法、加強研究、發展相關產業、實施更嚴格的環境政策等方面進行治理。”但是,土壤污染治理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人又不能不吃飯,所以,吃米“應該盡可能分散化,降低風險”。專家的辦法也是出於無奈。但是,即使是這麼無奈的辦法,要做到也很難。
各地大米換著吃,首先要掌握各地土地污染情況以及所產大米重金屬含量;然後再列一張表格,把各種大米品牌,根據其所含的鎘、鉛等重金屬含量多少,排列制表,把表格貼在廚房裡或餐桌旁,每吃過一個地方的大米,就做一個記號,下一次就不買這個地方的米了。這還不夠,還要隨時注意收集最新信息,隨時調整表格上的排列順序。由各家各戶做這件事,重複勞動太多,太累、信息也未必準確,不如由這位專家代大家來做這件事。
對了,專家是不是已經實行“大米換著吃”了?專家是在向大家傳授他的經驗?那麼,有關大米污染的信息,專家是從哪裡獲得的?公眾想知道廣州查到的鎘超標大米是哪幾種,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就是不肯說——“不方便回答” 。在媒體的追問下,他們到5月17日才公布了兩家涉及大米鎘含量超標的餐飲企業和兩家高校食堂,而沒有公布大米品牌。到19日晚22點40分左右,該局才公布鎘超標8批次米及米製品生產廠家、品牌標識。
公眾不知道的事情,監管部門清楚得很;他們是不是可以根據“內部消息”,實行“大米換著吃”?如果我在食品藥品監督局工作,我會通知親朋好友,哪些米不能買;其他人,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就讓他們懵著吃吧。
即使“大米換著吃”有可行性,是按照大米牌子換著吃呢,還是按照地域換著吃?大米廠家太多,根本記不過來,而且,大米產區一個縣就有很多大米加工廠。比起來,還是按照省份“換著吃”比較方便。可全國各省的米都吃遍了,污染的事還沒解決,甚至更嚴重,怎麼辦?
顯然,“換著吃”不是個好辦法,還是要信息公開,在公眾監督下治理污染,舍此沒有更好的辦法。
全國各省的米都吃遍了,污染的事還沒解決,甚至更嚴重,怎麼辦?(時間:5月21日 來源: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