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蘭州苯超標真相調查:從發現到停水為何長達18小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3 11:13:10


4月11日,記者走訪蘭州市主城區各大超市發現,市民爭相搶購礦泉水。
  4月12日,有關方面公布了最新調查結果,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洩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最終造成了蘭州自來水苯超標。

  4月12日下午4時40分,中國青年報記者趕到位於蘭州市西固區賈家堡村的自來水污染現場。

  站在緊鄰蘭州石化工廠的馬路上,可以看到事發的自流溝區域之上雜草叢生。不遠處,是蘭州石化縱橫交錯的地上管道。就在這片區域,記者還發現了多個當地居民使用的旱廁。

  在已經被切斷的4號自流溝檢測點的井邊,依然能聞到一股濃烈的“油”的氣味。4號自流溝水流被切斷後,露出水泥澆築的底部。而在20多米遠的1、2號自流溝,汩汩清水流向第二水廠。

  現場執勤的特警透露,工作人員正在開挖管道,抽污油。含苯的污染物正是從這裡滲漏進自流溝,引發了此次城市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

沉默的18小時

  時間要倒回到4月10日17時。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在第二水廠出水口發現嚴重苯超標,同時,在第二水廠多個監測點及4號自流溝向第二水廠的入水口均發現苯超標。

  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4月10日17時,威立雅出廠水苯含量高達118微克/升。發現水異常後,該公司又連續3次對水質進行了檢測,每次間隔2個多小時。

  但直到11日凌晨5時,經過先後4次水質檢測,威立雅公司才最終確認4號自流溝第二水廠入水口及第二水廠出水口自來水苯含量嚴重超標,並報告蘭州市政府。

  “我們是十分慎重的,可以負責任地說,不存在拖沓低效的問題。苯的檢測較為複雜,花費的時間要長一點。”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宣傳部長田華強說。

  事件很快升級。官方的通稿稱,11日早晨8時,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出現在了威立雅集團。

  3小時後,11日11時,自來水廠控制閥開啟,4號自流溝的水被切斷,不再供水。

  在回應記者為什麼不第一時間停水的質疑時,田華強解釋說:“不能一發現有問題,就關水,必須確定污染源性質。”

  11日12時,新華社正式向全社會公布了這一消息。按照官方說法,從威立雅水務集團第二水廠出水口到市區最東邊的城關區東崗鎮自來水運行需要8.5個小時,這意味著,苯超標的自來水此時已經進入了蘭州市的千家萬戶。

  換句話說,此時,對水污染毫不知情的蘭州市民已經飲用了苯含量超標的自來水。

  田華強說,蘭州市自來水取自西固區西柳溝附近的黃河水,黃河水先進入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所屬的第一水廠進行初次沉澱,後又經過南北兩個管道注入第二水廠,由第二水廠再沉澱,在過濾消毒和其他處理後,直接向市區供水。

  按照該公司的有關工作制度,每隔兩個小時要對進出廠水質進行檢測。而在第二水廠,在對從第一水廠來水的再加工環節中,有20多個檢測點。

  從時間上可以推算,從10日17時發現自來水苯含量嚴重超標,到11日11時切斷污染水來源,長達18個小時。再到此次水污染經媒體公開報道,到蘭州市民獲悉水質嚴重污染,且不能飲用,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18個小時。

  之所以此次蘭州水污染的“重災區”為西固區和安寧區,田華強的解釋是“4號自流溝的水經過處理,全部供給西固區,安寧區的自來水水源有部分來自4號自流溝,而七裡河區和城關區則主要是1、2號自流溝的水供給。”

  記者注意到,事發當日和12日的全市水質檢測顯示,蘭州市西固區和安寧區自來水苯含量均超標,七裡河區和城關區則顯示處在標準線下。

  為什麼在長達18個小時的時間裡,水廠遲遲沒有關停苯含量超標的自來水?

  “我們(威立雅集團)沒有停水的權力。停水涉及全市生產生活,作為供水企業的威立雅集團並沒有權力做出停水決定,只能向主管部門匯報,由市政府決定。” 面對記者的質疑,田華強再三解釋說。

污染源曝光

  通過排除法,“罪魁禍首”很快被鎖定在自流溝區域。

  所謂的“自流溝”,是指水流不用加壓,自然流淌。事發地段西高東低,黃河水正是利用了這段坡度,經沉澱後從第一水廠流向了第二水廠。

  黃河高濁度水經過沉澱後被分為了南北兩路,北路為1、2號自流溝和此次出事的3、4號自流溝。自流溝之間呈“山字”形造型,為寬2米的水泥構築物。其中,1號自流溝的水部分供給西固熱電廠,其他3條自流溝則供給第二水廠。

  田華強介紹,4條自流溝平時只有3條運轉,其餘一條為備用溝。此次從4號自流溝檢出苯含量超標後,並沒有立即啟用3號溝。“目前尚無法斷定3號溝是否同樣被污染了。”他說。

  12日上午,蘭州市在西固區召開會議,此次蘭州水污染事故處理領導小組成員、蘭州市副市長嚴志堅通報稱:“經取樣分析調查排摸,自來水苯超標,來自連接自來水公司一分廠至二分廠之間的4號自流溝,這條溝長約3公里,建於上世紀50年代,全程封閉,沿途沒有排污口,但是與周邊的部分化工企業的管線有交叉,從自流溝下方穿過後,對此有影響。”

  10日下午17時,從第二水廠檢出苯含量超標後,威立雅集團即檢測了第一水廠的檢測數據,確認黃河水沒有污染,懷疑的對象很快指向自流溝區域。

  不久,從4號自流溝的南側探坑時挖出污油。“探坑挖了1米左右,就發現了污油和污染水。”田華強說。

  這個時間節點是11號上午。

  嚴志堅的通報也證實了這一點。這位官員透露,“在污染點附近開挖的數十個開挖點,都發現了油污。”

  不過,嚴志堅措辭謹慎,稱“初步找到了污染源,經過初步分析判斷,油污系周邊石化企業管道的滲漏。”而接受媒體採訪時,蘭州市環保局局長閆子江,則將污染源明確為蘭州石化。“自流溝4條線,受到蘭石化的外來污染,造成水體污染,造成苯超標。”閆子江說。

  事故現場,一位身穿工廠制服的工人對記者說:“這條渠(自流溝)已經使用了60來年了,年久失修,早該修了。”這位工人還透露說,在國內很多舊化工廠周圍建新裝置,挖出滲油的情況非常普遍。

  那麼,含苯的污染物到底是怎樣進入自流溝中的呢?

  11日下午,在蘭州市召開的有關會議上,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董事長姚昕的解釋是“用來填充自流溝之間的沉降縫被污染物溶解,導致污染物進入到自流溝。”

  按照常理,因為存在正負壓,自流溝的水可以把油堵住。對此,田華強的解釋是“此前沒發現,可能還沒達到臨界點。(污油)長時間(對自流溝)的浸泡,突破了臨界值”。

  之所以突破了臨界點,田華強將之歸結於“多種因素”,包括換季的熱脹冷縮、污染物的外力作用、春季居民用水量加大等等。

  “構築物不鑒定為不能使用,經過改造,仍可以使用,這屬於正常現象。”田華強說。

  無論如何,這條“超期服役”多年的自流溝終釀大禍,將蘭州市推上了風口浪尖,300多萬蘭州市民也飽嘗水污染之痛。(時間:4月13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