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毒膠囊”的去向是一道行政能力考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06 09:44:31


  兩年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曾曝光“毒膠囊”的製作和銷售情況,如今,“毒膠囊”重現江湖。毒膠囊的四個最大買家在逃,所以無法獲知流入市場的“毒膠囊”行蹤,是個最大的問題,也是對行政機構的一道考題。

  其實涉及寧海“毒膠囊”案的疑問很多。比如,7月22日查獲“毒膠囊”並抓捕,拖了一個多月才發布的原因是什麼?再比如,9000萬粒“毒膠囊”重點流入了哪些藥品生產企業?警方已經“全力追查”,應該不難查到吧?

  發現“毒膠囊”窩點以來,已經過去40多天,如果從生產時算起,則有半年之久。有的“毒膠囊”已經制成藥品,甚至已經被患者購買後服用。如果坐等“毒膠囊”銷售商王某甲、官某、章某、王某乙歸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如果坐等收購“毒膠囊”的藥品生產企業自覺自醒,也太幼稚。因為誰這樣做,誰就意味著在砸自己的招牌,更會形成錢財兩空的結局。這段時間內,多少“毒膠囊”已被加工成藥品,並被患者購買服用?

  因此,相關方面既要對涉案人員加快審訊,排找“毒膠囊”的去向信息,也要採取有效的方法,捉拿在逃銷售商,食藥部門也應根據在手綫索,對可能涉及的藥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進行必要的盤查,如對今年2月以來購進的空心膠囊及成品膠囊,都進行一次檢驗、檢查,盡可能發現“毒膠囊”所流入的企業,減輕“毒膠囊”的危害。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如何把工作做細、做實,如何真正讓老百姓及時知道有效信息,考驗著行政能力的高低,是稱職與否的標准。只會在辦公室裡坐而論道永遠無濟於事。(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卞廣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