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何要把校長閱兵“當回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4 11:32:31


  9月21日,安徽兩所高校的領導分別乘坐“閱兵車”檢閱軍訓新生的圖片,經網友曝光之後被質疑“官癮大”。細究起來,此事得以放大,與今年圍繞著軍訓的種種新聞受到關注應不無關系。事實上,有過軍訓經歷的人對於類似形式的“檢閱”應該都不會陌生。校方稱之為很正常的事,乃至斥責“網友們太當回事”,或正源於此。但即便拋開豪華“閱兵車”的眼球效應不談,網友對於此事的反應與爭議,真的是“太當回事了”嗎?

  暫且不論在相關制度中,對於“閱兵”有著較為嚴苛的規定,其所對應的是特定的場合與人群,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校長顯然與此構成身份衝突。當校長立於車上,朝著學生揮手致意,享受者全場的注目禮與“首長好”的呼聲,不管是否是其本意,其所營造出的權力快感無疑是顯而易見的。對於新生而言,這或是軍訓當中固化的“完成儀式”,但對於校長而言,則意味著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權力儀式。

  首先,“乘車閱兵”較之步行檢閱,其所帶來的權力氣場是截然不同的,至少與師生之間應該所具有的關系具有更大的違和感;其次,這種權力儀式還能夠激發潛在的權力欲膨脹。比如一個細節是,該校往年“閱兵”所用的車為吉普車,現在改用更為豪華的奧迪,這之中顯然就存在一個“權力存在感”被強化的過程。盡管校方稱車輛為軍訓單位安排,但這種安排未嘗不是對某種權力心態的契合與逢迎,只是彼此心照不宣罷了。以此而言,開展這樣的“閱兵”對權力謙抑並非好事。

  站在學生角度,如是營造的儀式感更是一堂現實的權力課,服從觀念、權力觀念在參與中不自覺地被強化。由之塑造出的服從文化與權力秩序,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新生而言,至少不是一堂好的權力課與公民課。

  此現象,很自然讓人聯想到校長的“官癮大”,繼而追溯到大學的行政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至少此次涉事的兩所學校都屬於民辦高校,“行政化”的苛責並不恰當。然而,事件得以發生,同樣可以被解釋:因為民辦高校,它們受到的權力直接幹預可能相對較少,但也正因為這樣,它們或擁有更多的空間甚至“自主權”去模仿與製造諸如“閱兵”的權力儀式。

  理論上,人們對於不直接受到權力約束的民辦高校本來應該有更大的期待。如更為開明的辦學理念,更為自由的學風,更稀薄的行政風氣。但顯然,發生在民辦高校的“閱兵”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固有的想象或說是偏見。這也再次提醒,高校去行政化,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或許還不是成建制的行政框架,而是無處不在的權力化思維。

  就此,可以回答,對於“校長閱兵”的關注並非是一種小題大做的“太當回事”。因為,在一個個體意志正在複蘇的社會,任何的權力做派都難免受到質疑,我們也更加深知一個校長展示怎樣的“權力氣場”,本身就是學校治理生態的一種反饋;而被塑造的權力儀式又會反過來形塑學校的治理體系,並內化到學校與師生的關系構建當中去。

  正因為受熏於無處不在的權力思維,校長才能“毫無違和”地站上閱兵車;並很自然地把外界的爭議視為“太當回事”。如果說軍訓有其必要一面,那麼,什麼樣的軍訓才可以被接受,則應該是需要被討論的。至少,它應該盡量減少向學生塑造不必要的權力服從哲學,至少它不應該成為權力者的秀場。

  或許,在軍訓受到爭議,乃至類似事件並不鮮見的當下,對於“校長閱兵”的個案較真,會給人上綱上綫的意味,但此中所反映出的,權力觀念對於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浸淫之嚴重與深刻,卻毫不誇張,不得不被反思。而對之“當回事”,才有被改變的可能。(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朱昌俊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