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書記穿戴”風波如何回應才能服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7 08:32:18


  近日,一組網帖令江西吉安市委書記王萍深陷輿論漩渦。如果一位男性官員7年間戴了11款手表,很可能會被熱衷網絡反腐的網友稱為“表哥”,並迅速展開人肉搜索。但是,女人天生愛美,佩戴飾品時也比男性更講究樣式、潮流、變化,就算是個普通學生,衣服和首飾不重樣的也不少。在談論此事時,發帖人的身份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要看網帖所反映的奢侈穿戴是否屬實,以及網帖反映的消費水平是否與涉事官員的正當收入水平相符。

  不過,從目前的輿論反饋來看,有關方面的回應並沒有令事件平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舉報者是否涉嫌“惡意誹謗中傷”,應由當事人站出來表達訴求,公權力出來“幫腔”,有些不合時宜,反而容易引發負面猜測。強調舉報人系被調查官員的家屬,帶有強烈的暗示,顯然是想給舉報貼上“誹謗”標簽,進而證明被舉報者的清白,但這種邏輯不具備很強的說服力,也不能解開民眾的疑惑。

  不過,這就引出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獲知被質疑官員的財產狀況的情形下,如何回應網上的此類質疑?可以明確的是,由公權力出面替輿論漩渦中的官員“擋口水”,不是一種理智的做法。在以往,一些官員出事之後,公權力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其辯護,就曾招致質疑。

  事實上,除了涉事官員的回應,公眾最希望看到的是當地紀檢部門依法啟動調查程序。如果紀檢部門的調查表明該官員有問題,就應依紀依法追究;如果事實證明該官員沒有問題,也能讓輿論盡快平息。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涉事官員覺得名譽權受到了損害,完全可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值得強調的是,不是每一位穿戴疑似奢華的官員就一定腐敗。如果僅憑一些來自網絡的照片,先入為主地認定該官員肯定有問題,恐怕並不合適,稍有不慎就有涉嫌誹謗的風險。正如江西省紀委辦公廳工作人員所說,“要反映官員問題應該有理有據,不應單從穿戴上進行評價”。

  據媒體最新報道,江西省紀委已通過網絡了解此事,但“目前並沒有介入調查”。在網絡輿論已經持續發酵的情況下,這種慢吞吞的反應,並不利於消除質疑。無論是從反腐倡廉的角度,還是從“不冤枉一個好人”的角度,上級紀檢部門都應盡快介入調查,用真相回應傳聞,給民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當然,退一步說,即使最終的調查顯示該官員沒有問題,經過這起輿論風波,其本人也應該有所反思——愛美是人之常情,官員注重形象也無可厚非,但在全社會倡導節儉的今天,自己是否應該作出表率,至少不要讓民眾容易引起“誤會”?(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馮慧文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