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職業教育當不負“棄北大讀技校”之抉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9 14:10:41


  一項3年前對人生的自我定義,讓周浩成為昨日被熱議的那張臉。數天前,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在北京工業技師學院舉行。在會場,一個看起來很沉穩的參賽選手吸引了媒體的關注,他就是周浩。記者調查發現,周浩“竟然”有著足夠讓人驚訝的經歷。3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從眾人艶羨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學生,從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人才儲備軍到如今還未就業的技術工人。這樣的身份轉變,就足以讓人不敢相信。周浩這樣做了,而且談及當年的決定,他仍然表示“毫不後悔,很慶幸”。

  輿情在沸反盈天,這是足以想象的事實。由北大退學轉讀技校,只要看看有限的關鍵詞,就不難感受到其中的衝突意味,由此想不成就一場沸沸揚揚的“網事”亦難。但我們不能接受的,是從個人層面來對周浩的選擇進行過於深入的評價。因為至少報道已經呈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周浩雖然當年高考報考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專業,但它只是父母替其選擇的結果,而非周浩自身所願,那麼在具體的學習生活之後,感覺不合適,當“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那麼重新進行一次選擇,縱然從北京大學到技校的跨度過大,這也當是被理解的成人抉擇。

  個體自由選擇的合法人生,旁觀者其實沒有權利去指手畫腳。在魯迅先生致河南兩青年的《北京通信》中,對於年輕人的選擇,他就曾經這樣說道,“但倘若一定要問我青年應當怎樣的目標,那麼,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如果把周浩還原成普通的成年人,而非曾經的北京大學學生,我們就會發現,經由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至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一則,在不少人的認定中,職業教育已成為能兼顧生存、溫飽與發展多項訴求的路徑;二則,那些對於職業教育抱有熱情的年輕人,可能並非少數。

  恰緣於此,不能不以一種欣喜的心情來看待新聞之後的留言,不同於此前的意見交鋒,對於周浩的選擇,此次大多數網友都表示支持,有直白者甚至直呼“學霸,就是這麼任性”。與其說這是公眾態度上的漸變,倒不如說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傲慢和偏見在消減,支持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欣喜在,憂傷一樣還在。如同新聞所展示,即便是周浩這樣的北京大學學生轉學技校,技校能夠提供的“優待”也只是,讓他直接進入了技師班,小班授課,並且給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縱然這是技校的力所能及,對於早已有著相關理論基礎的周浩來說,顯然還是遠遠不夠。

  在那群可能隨時“撲過來”的年輕人前,職業教育真的準備好了嗎?當周浩堅定地表示“毫不後悔”,我們卻必須這樣嚴肅地發問,並表示深度的懷疑。以往談及職業教育的不振,觀察者通常會指向社會性的歧視和職業教育的滯後,但倘若以網友的集體支持態度來觀照,職業教育自身的蹣跚不前只會看得更清晰。新聞中就提及,在周浩身處的這所技校中,學校雖然是“朝八晚五”,但一切靠自律。由於生源上的天然差別,可以肯定,像周浩般具有自律精神的學生只會是少數,那麼此種教育方式本身就是堪憂的。事實上,類似的陳舊技校教育缺陷還有太多。

  人口紅利在消解,中國需要出現越來越多的“高級藍領”,這至少會是一代人的事業,甚至會是理念、教育乃至制度的多重構建過程。但其中首先不可或缺的,仍是個體對於職業教育的再認識和自我啟蒙。“棄北大讀技校”遠非一個人的歸去來兮,新聞中還包括了太多關於個體選擇和職業教育的信息。對於周浩,無論如何,我們都願意祝福他,希望他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生活的橡皮擦或許不會有那麼多,但我們相信未來能夠為他鄭重地做一證明,證明昔時選擇的沉甸。現在的緊迫命題是,職業教育當努力發展與改造,以不負“棄北大讀技校”之抉擇。(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王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