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市民上書治霾事件中的意味深長態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5 12:00:23


市民致鄭州市長的公開信
  這像不像一個逃無可逃的隱喻?濃霾圍城,當不得不困頓於房間之時,人們談起的依舊是霧霾的話題。連日來,鄭州空氣污染指數頻頻爆表,網友“大花貓”通過網絡發布《致鄭州市長馬懿的公開信》,信中稱“對你和你的政府對霧霾治理非常不滿。你可能聽不到,許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責你,謾罵你!”最後提出三點治理霧霾的建議,希望市長有所作為。昨日,馬懿的秘書向媒體回應稱:就是罵罵又怎樣?我們把工作做好就行。隨後,馬懿公開發布《致鄭州市民的一封信》,表示看到信後,作為市長心情沉重,將扎實推進治污過程,並繼續歡迎市民批評。

  批評和回應在發生。我們相信,這是一個事實:那封以網友“大花貓”之名發給鄭州市長的公開信,也是多數網民發給他們所在城市市長的公開信——因為霧霾早已不僅是一種天氣現象,而是彌漫在南北大地上共同的“艱於呼吸”,“爆表”很可能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恰緣於此,該則新聞在網絡上一時成為熱門話題。我們不太相信的是,所有市長在直面如此一封“公開信”後,在有市民明確表示“不滿意”“許多人在謾罵你”後,都能像鄭州市長般來回應。從如此角度來說,這縱然只是一次尋常的網民和市長間的應答,其本身蘊涵的治理常識亦值得珍視。

  值得珍視的,正是雙方應答中隱含著的意味深長態度。一方面,針對霧霾圍城的煩惱,市民能夠主動地寫出公開信批評市長,且話語不無尖銳,本身就是一種進步。盡管在《致鄭州市長馬懿的公開信》中,依然不難發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譬如“我們是你的臣民”,譬如“你是市民選舉才產生的”,但向市長喊話,既是在行使公民監督政府的權利,也是在表達某種對於公共事務的熱情。另一方面,來自市長方面的主動應答,在構建出一種現實的良性互動外,還展現出了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在治霾一事上,管理者和市民完全可以達成現實的交流和監督。

  形象些地來論定,這更像是一次對於地方治霾態度的網絡試探。必須指出,網民“大花貓”雖然是在點名向市長發問,但“市長”在此其實只是抽象的指代,發問市長,實際上還是廣大網民在發問地方政府——因為說到底,市長縱然有著整合行政資源的巨大能量,但治霾是項綜合性工程,遠非其一人所能獨承,市長無法輕易地複制出一片APEC藍。可是,在霧霾和APEC藍之間,地方政府理當有著其可以抵達的地帶,可以清晰表明的姿態。由此,市長來主動地進行應答,甚至表示罵罵也無妨,更是地方政府對於治霾態度的一次鄭重表態,它面向網民。

  把“網罵”當作諍言,而不至於視若無睹與惱羞成怒,然後輿論得以平息,附生出公共治理的良性互動,致市長公開信事件是對此的一次生動演繹,它也促人重思地方治霾乏力的所由何來。對於空氣污染的治理,我們談得實在太多,但它為何似乎從來都沒有得到切實的改善?大氣污染系列立法的缺失,進而導致政府、個人、企業責任區分的不明晰,自然首當其衝。但其中一個更現實的緣由,顯然在於民衆和地方管理者間不對稱的治理熱忱。當普通市民對於霧霾憂心不已,地方管理者表現出來的卻是相對的冷漠,或是在民衆抱怨中刻意美化霧霾的現實。

  到底有沒有一只足夠大的口罩,能讓人幸免於那團撲面而來的灰色粉塵?當霧霾日常性地悄鎖大多數的城市,我們又該向何處去?除卻坦然直面的態度,以及不斷推進的治理舉措,不會再有其他的救贖之道。其中的當務之急,則是地方政府需要迅速展現出霧霾治理的進程,以某種堅定和決絕的信心,來緩解整個社會空間裡的焦灼情緒。在網民的喊話下,鄭州市長能夠積極對話,這無異於對霧霾的一次“聯手對抗”。我們希望,鄭州方面在回應後,能真實地兌現治霾諾言。而其他還無如此遭遇的污染城市,又有無底氣,告訴市民,“我們真的真的一直在努力”?(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王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