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城市更名熱背後的文化短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2 12:00:38


  儘管改名一事還未上升到林州當地政府層面,但在近些年來城市更名熱的背景下,這樣的新聞再次觸碰了公眾的敏感神經,更何況城市更名問題在當地也確有呼聲。關於城市更名的初衷,無非是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有了張家界、黃山等城市的先例,不少地方也開始蠢蠢欲動了,此次的林州市恐怕亦在其中。

  雖然有了不少成功的範例,但也必須要認識到,城市更名並不一定會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更何況城市更名後帶來的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名稱的變更,居民身份證的更換,等等,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其中的利弊一時間也很難說清楚。

  從現實來看,城市更名後的最佳效果無非是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種發展卻讓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讓位於經濟發展,這樣一種短視的行為,與近些年來頻繁上演的歷史名人故居爭奪有何不同呢。

  任何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都需要去尋求一種內源性的支撐,而這種內源性的支撐就源自於文化的軟實力。城市更名以後,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總有一天需要用文化來反哺城市,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由此可見,經濟發展絕對不能作為城市更名的唯一目的。就像近些年隨著“徽州文化”的日益繁榮,公眾對安徽黃山市更名的爭議也越來越大,黃山市不見黃山,卻又白白浪費了“徽州”資源,儘管當下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但代價有多大,恐怕日後才有結論。

  所以,從城市更名熱的現狀來看,雖然不能一概否定這一行為,但做到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兼顧卻是一種共識,經濟發展不能以湮滅歷史文化為代價,更何況更名又未必能夠帶來經濟的發展。(來源:燕趙都市報 作者:張鬆超 本文略有删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