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誕節臨近,在中國,聖誕樹隨處可見。 |
今年的聖誕節在中國引發了巨大爭議,雖然節日已然過去,但爭議並未塵埃落定。一方面是部分學校曾發布過節禁令,另一方面有高校學子穿著漢服,呼籲“抵制聖誕”、“中國人不過外國節”。有人對禁令不以為然,而對傳統文化提倡者亦持批評態度。
這裡實際上存在雙重誤解,即對過洋節的誤解與對提倡傳統文化的誤解,從而加劇了文化衝突。其實,洋節並沒有有些人想象的那麼大的摧毀中國傳統的能量,同時提倡保守傳統本身也沒什麼錯。
中國人過聖誕節非自今年始,所謂平安夜也熱鬧了二三十年,有人一直擔憂它可能摧毀中國傳統。擔憂可以理解,擔憂亦非毫無意義。當一種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碰撞,人們在心理上產生不適甚至震動,是正常情況。平安夜再熱鬧,也不過是一個寒冬裡年輕人扎堆的狂歡節。隨著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力已大幅度回升,相對優勢在中國傳統一邊。
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傳統非常穩定,有學者稱中國社會存在“超穩定結構”。在中國,必要的改革常常受到抵制或被扭曲,而西方文化想“化”掉中國傳統亦非易事。對洋節我們可以保持一份清醒,但老是“憂天之墜”也沒有必要。
如果有人提倡文化保守主義,社會也不必少見多怪,妄加指責。政治的、文化的保守主義在西方是一種常態“思潮”,其宗旨是保守傳統中值得保守的東西,激進主義則不以為然,但在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有不同主張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在中國,保守的聲音不是夠陳腐,而是缺乏理論建構,因此也缺少一點說服力和號召力。
現在我們走在現代化的路上,雖然中國傳統深厚,但在全球化時代,複興的中國不可能再是“原汁原味”的,它保有傳統,但必然會容納很多世界、包括西方的文化元素。
在歷史上,中國是一個文化輸出國,同時也是一個文化進口國,所謂“海納百川”指此。在中國,平安夜跟宗教很疏離,今日中國正處於國運上升期,我們沒有理由比十年二十年前還害怕它。
中國應當有“消化”洋節的文化自信,讓民間過洋節,可視為“消化”的方法。政府當然有權禁止學校、國有文化及企事業單位主動辦節,更有權禁令用公款操辦聖誕。如果有人覺得洋節來勢過猛,發出保守傳統的倡議,也未嘗不可視為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愛惜。中國傳統節日與中國傳統文化互為表裡,被聖誕節打敗,恐怕是不可能的。(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楊於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