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評審批下放,好心能否好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2 00:06:50


  環評審批,這項把住各地規劃、項目環境污染的重要權力正在由中央逐漸交由地方手中。昨日,環保部公布消息稱,日前對審批建設項目目錄進行了調整,發布了《環境保護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15年本)》。這是繼2013年11月下放25項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後,環保部再次對審批權限做出調整,力度之大堪稱歷史之最。但業內擔憂聲四起,雖然環保部同時強調將採取一系列配套措施確保地方環保部門接得住、管得好,但如此做法真能“好心”得“好報”嗎?

審批下放

  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達1700餘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莊重向社會承諾本屆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3,即567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去年國務院各部門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項行政審批事項,而且要在今年繼續加大力度,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範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

  環保部也加入了放權的隊伍之中,繼2013年下放了基礎設施類和環境影響較小的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後,在今年確定將火電站、熱電站、煉鐵煉鋼、有色冶煉、國家高速公路、汽車、大型主題公園等項目環評審批權下放至省級環保部門。相關資料顯示,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擬議中的建設項目等實施後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或後果進行的預測、評估。環評是否能夠通過審批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項目的最終命運。

  “如此大力度地下放環評審批權,確實能夠讓地方環保部門更靈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生態金融中心副主任藍虹表示,不可否認,環保部確實是站在更有利於地方發展的角度上下放這批審批權的。環保部環評司司長程立峰更直言,減少和下放微觀審批事項有利於將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法規制度建設、戰略規劃環評、強化執法監督等方面,使環評“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制度作用得到切實有效發揮。

觸發新憂慮

  然而,在業內看來,本次環保部好意為之的大力簡政放權之舉,卻也暗藏隱憂。2013年環保部下放環評審批權時曾經明確,對於跨區域流域、環境影響重大、敏感複雜的建設項目,環保部依然要嚴格進行環評管理,保留這些項目的環評審批權限,其中就包括燃煤火電、鋼鐵等項目。北京公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坦言,這些項目的環評如果審批環節出現把關不嚴等問題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本次下放審批權的這批項目,大多與地方利益有著巨大關聯,雖然權力是下放給地方環保部門而非地方政府本身,但目前還未形成垂直管理的地方環保部門仍然是屬於地方政府的,當地環保部門在審批中就很難完全站在環境的立場上審批。”藍虹坦言。

  此外,目前環評整改仍在發酵,正處於動員部署階段的環評機構脫鈎工作尚未完成,因此不少省區環保廳和地方仍在部門內設有環評業務部門,環評結果常難令人信服。據環保部2011年公布的統計數據,全國1162家環評機構中,事業單位環評機構有576家,其中掛靠在各級環保系統的有333家。“在環評結果已經可能人為受到相關部門、地方領導影響的情況下,環評審批權又下放到地方,自評自批的現象或將進一步增加,環評這道關卡對於規劃、項目真正能起到的環境影響評價效力就會被愈發打折扣。”有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補漏還看執行

  值得肯定的是,業內的擔憂環保部事先就考慮到了。“放權不等於放任不管,更不等於推卸責任。”程立峰表示,配合這次環評審批權限調整,環保部將採取一系列配套措施,確保地方環保部門能夠接得住、管得好。

  據介紹,在有著統領作用的戰略、規劃環評方面,環保部將強化戰略環評的指導性和權威性,提高規劃環評的有效性和執行力,充分發揮規劃和規劃環評對建設項目的調控、引領和約束作用。形象地說就是“區域管住綫(紅綫),行業管住量(總量)”,把“軟要求”變成“硬約束”,加大環境保護在綜合決策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而且,環保部還將明確標准、統一尺度,完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建立全國環評管理數據庫,制定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原則和驗收指南,對地方環評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督導,規範審批行為。

  藍虹等專家充分肯定了環保部這項非常及時的表態,認為這對地方接權後規範地執行有較強督促作用。但藍虹也指出,國家高速公路等項目經常是涉及多個省市的跨區域項目,在環評審批過程中難免遭遇扯皮,甚至負責審批的地方政府放鬆審批標准為其他涉及省市帶來影響等現象。“因此,切實將規劃環評的監督執行到位,尤其是確保跨行政區項目環評公正是下一階段環保部應繼續加強之處。”藍虹表示。(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蔣夢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